田轩:对消费金融公司ABS未来发展可持乐观态度

中新经纬9月20日电 题:对消费金融公司ABS未来发展可持乐观态度

作者 田轩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网站作出批复,核准重庆小米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至此,今年又有一家消费金融公司获得了ABS(资产证券化)资格。

ABS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在推动消费金融公司业务发展、分散并降低金融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ABS市场规模近年来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Wind数据显示,2023年消费金融公司合计发行了18期ABS,合计规模达251亿元。

对于消费金融公司而言,ABS的融资方式灵活性更高、成本更低。ABS能够根据不同资产特性设计多样化的证券产品,从而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这使消费金融公司的融资灵活性大幅提高。同时,由于ABS产品的信用评估更多依赖于基础资产质量,而非公司整体信用,因此消费金融公司的融资成本可以因此降低。

从市场规模来看,参与ABS的消费金融公司类型主要包括银行系、产业系、互联网系以及独立第三方,这四种类型各具特色。分类来看,银行系资金实力雄厚,资产池稳定,质地优异,信用等级高,融资成本低。产业系在深耕产业领域内进行特色化产品设计,能够满足特定投资需求。互联网系产品创新性更高,且能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独立第三方则通过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拓展出灵活且多样的产品。

在市场竞争方面,消费金融公司在ABS业务上也面临着来自多方的压力。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发布的报告,我国ABS市场规模在2024年上半年达到7400亿元。当前,众多类型机构都已逐步进入ABS领域,消费金融公司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同业竞争、传统商业银行以及汽车金融公司、信用卡公司等其他类型的金融公司。

目前,投资者对消费金融公司ABS产品的态度总体上较为积极。通常情况下,投资者主要基于底层资产的质量、违约风险以及预期的回报率来评判产品收益及风险状况。而消费金融公司由于底层资产种类丰富,且受到公司本身信用状况的约束不大,所以提供给投资者的选择较多。并且,目前我国ABS的市场环境不断完善,交易机制、市场监管等也不断推动市场规范化发展,这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

若要让投资者始终对ABS产品保持乐观态度,消费金融公司应当确保基础资产质量达标。基础资产关系着ABS产品的信用评级、发行定价、本息支付等情况,也是投资者预期回报的基石。为确保质量达标,需要严格制定标准,对基础资产进行全方位的审核评估:一是对债务人的信用状况、资产收入状况、还款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估,确保债务人综合素质优良;二是对基础资产形成全过程进行审查,确保进行了多维度筛选,程序合规,风险可控;三是优化资产池构成,通过对不同信用等级、不同期限的贷款资产打包,形成相互补充的资产池,并进行实时跟踪,及时清除不良资产,降低整体风险。

当前来看,消费金融公司在拓展ABS市场时也会面临信用、市场、流动性等诸多方面风险。例如,若债务人无法按时偿还债务,将导致现金流降低,进而影响证券化产品的本息收益。此外,由于消费金融公司定位特殊,侧重底层产品创新和多样化发展,法律合规风险也不容忽视。

面对各种变化和挑战,消费金融公司应当提升产品服务质量,加强风险管控能力建设。但鉴于消费金融公司能够针对不同群体提供多元化和差异化的产品,满足各细分赛道的需求,对于其ABS的未来发展前景,总体上可以保持乐观态度。(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谢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