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拟50亿元控股润阳股份 曾在“双反”时逆势收购合肥赛维

本报记者 张英英 吴可仲 北京报道

在光伏行业低谷期,市场再现重大并购案。

8月13日,光伏巨头通威股份(600438.SH)发布公告称,其与润阳股份、上海悦达新实业集团新能源有限公司等润阳股份相关股东、江苏悦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悦达集团”)签订《增资意向协议》(以下简称“协议”)。根据协议,为优化润阳股份资本结构,满足生产经营需要,悦达集团对润阳股份进行现金增资10亿元;在通威股份完成对润阳股份尽职调查以及审计、评估工作,并与各方达成正式增资具体方案后,以自有或自筹资金向润阳股份现金增资,同时现金收购悦达集团前述增资10亿元取得的润阳股份股权,合计取得润阳股份不低于51%的股权。

按照公告,前述交易总计金额不超过50亿元,交易完成后润阳股份将成为通威股份的控股子公司。

关于上述交易计划,通威股份方面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暂无信息透露。

作为收购标的,润阳股份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以高效太阳能电池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同时涉足工业硅、多晶硅、硅片、组件及光伏电站业务的企业。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陶龙忠,持股40.28%。

目前,润阳股份已建立5.5万吨工业硅、13万吨多晶硅、7GW拉晶、10GW切片、57GW太阳能电池和13GW组件产能,并适当布局部分光伏电站业务,形成了自上游工业硅到终端光伏电站完整的产业链。

2020年至2022年,润阳股份连续3年电池出货排名全球前三,2023年依然保持电池出货全球前五。但记者注意到,第三方咨询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发布2024年上半年全球光伏电池出货排名榜单中,润阳股份已经被挤出全球前五。

根据此前润阳股份递交的招股书,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220.38亿元和20.57亿元。 截至2022年,润阳股份资产总计216.40亿元,负债率79.17%(合并口径)。

过去一年来,光伏行业由于供需错配,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下降,几乎产业链各个环节都陷入了亏损困境。不仅如此,光伏行业内开工率下降、停产、裁员、项目终止等负面消息接连不断。此外,光伏领域的巨头还举起专利大棒向国内同行挥去。

在此背景下,2024年6月,润阳股份也被曝出润阳云南基地裁员的消息。不仅如此,润阳股份在美相关公司被天合光能(688599.SH)起诉专利侵权。此外,润阳股份还因注册批文到期未能发行上市。

对于上述裁员和专利纠纷等问题,截至发稿,润阳股份方面未向记者作出回应。

在通威股份方面看来,润阳股份除了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外,其在生产成本、产品品质、品牌价值等方面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并在美国、泰国、越南等部分海外市场建设了富有竞争力的产能,能够满足海外市场溯源要求。

通威股份方面表示:“本次交易将有利于充分发挥公司与润阳股份的产业链协同效应,进一步巩固公司在高纯晶硅、高效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等核心环节的市场占有率,并有效补充公司海外产能布局,帮助公司拓宽海外高溢价市场的销售渠道,提升全球综合竞争力,符合公司‘打造世界级清洁能源运营商’的长期战略目标。”

值得关注的是,综合当前国内市场和贸易壁垒因素,光伏企业走向全球化已然是大势所趋,不只是“全球卖”,还包括“全球造”。

不难看到,在过去一年里,光伏行业里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等主产业链以及光伏支架、胶膜等辅材企业纷纷出海设厂。

很长一段时间内,通威股份一直是全球光伏电池和多晶硅龙头。在垂直一体化潮流之下,2022年8月,通威股份也开始发力光伏组件环节,并直奔全球出货第五的地位。如今,在国际贸易壁垒影响下,通威股份进一步开拓海外产能和渠道。

一位接近通威股份的人士向记者表示,除了海外市场的优势,润阳股份的综合实力是通威股份看重的,其产业链也比较全。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次光伏危机都伴随着并购交易。而通威股份也扮演着“猎手”的角色。

2012年,光伏行业遭遇欧美“双反”危机,整个行业也陷入低谷。彼时,昔日光伏大佬彭小峰旗下电池片企业——合肥赛维陷入停产状态,濒临破产。经过考察,通威股份于2013年9月并购合肥赛维100%股权,这也助力通威股份连续数年位居全球光伏电池第一的地位。

如今,通威股份的此次并购交易是否再次成为经典案例,有待进一步观察。通威股份方面也提醒,本次交易尚需推进尽职调查、审计、评估等相关工作,具体交易细则仍待进一步磋商,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并且,本次交易事项尚需国家有关监管部门审核批准。

(编辑:董曙光 审核:吴可仲 校对:张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