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中国百年兴衰──白崇禧 新桂系真正灵魂(六)

忧虑赤潮泛滥

段祺瑞也论及共产主义的兴起及渗入中国,其〈观世篇〉曰:欧战胜利者,都若带箭麋。民命不足惜,暴厉殊堪悲……生活日渐高,贫富有等差。学说因风起,倾慕马克司(即马克思)。工党势力众,持论恒纷歧。苏俄刱共产,未免更支离。泰山与丘垤,自来有高卑。强压令齐一,怪诞竟如斯。列邦应付难,心形已俱疲。一般喜新彦,欧风争欲窥。寓目皆至宝,无学辨醇疵。糟粕偏满载,归来愿实施。一旦政柄握,可以为欲为。

段氏认为,左倾思想为国人所喜,是因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屡受列强侵凌,割地赔款、民生凋敝所致。国内物价上扬,贫富分化,适逢苏联不断通过「第三国际」向外输送共产主义思想。共产主义者以无产阶级代言人自居,自然容易赢得知识分子和贫苦大众归心。但他强调说,社会上有不同阶层的人本属自然,一如泰山与丘垤有高卑之差。虽说高岸可以为谷,深谷可以为陵,但这并非朝夕之事。如果强行推动阶级斗争,泯灭高卑之差,唯有去高就卑而已。是故段氏目之为「怪诞」。国内一般知识分子好新务奇,崇洋以为宝,可是学力不足,不辨精粗,强欲将中国改为共产体制。一旦共产党秉政,必定为所欲为,中国将陷入更加悲惨之境地。 段祺瑞对赤潮泛滥中国的忧虑,与梁启超等文化保守主义者近似,而中国未来之发展趋势,竟被其不幸而言中。

颠覆北洋政权的蒋介石,自称在保定读军校时,军校总办是段祺瑞,故自认为是「段祺瑞的学生」,对下野的老师颇为友善。段祺瑞去世时,南京国民政府发布褒扬令,为之举行国葬。一九二七年九月十九日,段祺瑞给蒋介石写信,一方面为当年袁世凯的作为辩护,一方面劝说蒋远离共产邪说。段认为,辛亥革命之成功,袁世凯功不可没,「武昌起义,中山尚在国外,兄虽力为主持,无项城默运其间,恐终难竟中山之志。」后来袁悍然称帝,乃是「怨左右不善,辅张扬厉,举国唱好,谓为民意」。当时「处围城之中」的段氏,被袁召见时不畏危险,「对以帝制之非宜」。接着,段氏笔锋一转,将孙文之「联俄容共」政策与袁氏之称帝相提并论,认为都是孙袁二人晚年之重大失误。蒋介石扭转此错误,断然清共,跟自己当年反对洪宪帝制如出一辙,「即如中山容共,赞成者固有其人,吾弟毅然清之,更可大白中山之累。」最后,段氏给出谆谆建言:「治国之道,恕合乎中,所以孔子为万世师也。」 这句话,蒋介石大概是能听进去的。以后,蒋介石推动儒家与法西斯杂交的思想文化政策(如「新生活运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等),多少也跟段祺瑞的建议有关。

被称「小诸葛」

一九二四年,国民党改组后,采联俄容共政策,设立黄埔军校,建立党军。党军仿效俄国红军,设有党代表、政治部,加强政治训练,每一官兵必须了解三民主义,此种训练,于北伐时的确发生效力。

──白崇禧

一九二六年五月十一日,李宗仁由白崇禧陪同去黄埔拜会蒋介石,这是李、蒋第一次会面。

二○年代初,三名年轻将领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在广西内战中脱颖而出。一九二三年三月,白崇禧因作战足伤,赴广东治疗,当时孙文正在广州。白氏以广西全权代表身分谒见孙,表示广西竭诚加入革命行列,并申述广西统一及两广联合之重要性。孙文委任黄绍竑为广西讨贼军第一军总指挥,白崇禧为参谋长。

次年,黄、白与李宗仁合作,相继打败旧桂系的陆荣廷和沈鸿英,完成广西之统一。「他们三人都是雄才大略野心勃勃的英雄,而他们彼此之间所表现的则是能忍能让。」在此过程中,白崇禧充分展示出谋略和军事能力,被称为「小诸葛」。同年,李、白、黄加入国民党。李、白、黄三人的合作,使广西纳入国民政府控制之下,三人亦成为「新桂系」三巨头。一般而言,白崇禧排名第三,但国军将领陈铭枢说过,白崇禧才是新桂系真正的灵魂。

李蒋初次会面,意义重大。李说明此次来粤,是请求中央早定北伐大计。蒋却认定当前急务是健全中央领导体制,北伐关系重大,容后从长计议。这对李来说,无异泼了一头冷水。

见面之后,白崇禧在广州颐养园与李宗仁聊天,白说:「你对蒋先生的印象如何?」

李说:「我对他的印象一是过于严肃,二是劲气内敛,三是狠。古人有句话:『共患难易,共安乐难。』像蒋先生这样的人,恐怕共患难也不容易!」

白说:「你对他看得很深刻,我对你的看法有同感。」

此后大半辈子,李白二人及整个新桂系,与蒋介石和南京中央政府分分合合,足以写成半部国民党党史。北伐之成为事实,并非李宗仁在回忆录中所说,由其一手促成;但不争的事实是,若无桂系支持,北伐不可能发动并成功。

白崇禧对蒋介石印象不佳,蒋介石却对白崇禧颇为看重。一九二六年六月五日,蒋介石召开高级将领会议,商讨组织北伐军总司令部,内定李济深为总参谋长,白崇禧为副总参谋长。李济深留守广州,白崇禧代行总参谋长职权。白崇禧以责任重大,不敢接受,蒋态度诚恳,白反复推迟而不被允许。无奈之下,白要求蒋去同李宗仁商量,李是白的上级,白知道李不愿放人。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