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伊拉克军事基地凌晨遭袭;伊朗外长警告以色列不要再次做出冒险行为;俄罗斯、德国、阿联酋最新表态
据央视新闻,伊拉克内政部消息人士当地时间4月20日说,伊拉克两处军事基地当天凌晨遭到袭击。
伊拉克安全部门消息人士称,位于伊拉克巴比伦省北部的卡尔苏基地(Camp Kalsu)发生爆炸。该基地内驻扎有伊拉克什叶派民兵团体“人民动员组织”,目前伤亡情况暂时不明。
另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4月19日晚间,伊拉克外交部发表声明称,对伊朗伊斯法罕发生爆炸表示深切关注,并警告称,此次事件可能会导致各方军事行动进一步升级,威胁地区安全与稳定。
声明指出,伊拉克外交部密切跟进该地区紧张局势,并强调军事行动的升级无法转移公众对加沙地带遭受暴力行径导致无辜伤亡的关注,伊外交部再次呼吁国际社会履行职责并努力阻止当地的苦难继续。
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哈莱维15日表示,伊朗对以色列发动的导弹和无人机袭击“史无前例”,将“遭到回应” 图片来源:新华社
叙利亚外交部谴责以色列空袭叙南部地区
当地时间4月19日晚,叙利亚外交部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以色列当天对叙利亚南部地区的空袭。
叙利亚外交部表示,以色列的侵略行径是对叙利亚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践踏,也是对地区和平的破坏。叙利亚外交部要求国际社会和联合国安理会采取一切必要行动制止以色列的类似行径,同时强调叙利亚有权根据国际法准则维护自身主权和领土完整。
伊朗外长警告以色列不要再次做出冒险行为
当地时间19日,就伊朗防空系统击落无人机事件,伊朗外长表示,尽管该事件并未造成任何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但以色列的媒体支持者们在不断地放大这一事件,试图从“屡败屡战中取得胜利”。
阿卜杜拉希扬称,伊朗武装部队在合法的国际框架内,针对以色列的侵略行为做出了军事回应。他强调,行动只针对以色列的军事目标,也就是对伊朗外交机构发动袭击的相关军事基地。
他强调,如果以色列政权再次做出冒险行为,侵犯伊朗国家利益,伊朗的反应将是立即、最大限度和果断的,这一信息已经明确地向美国和相关各方传达。
他指出,当前地区危机的根源是以色列对巴勒斯坦采取的“种族灭绝”和“战争罪行”所造成的,如果加沙地带的冲突停止,整个地区将恢复和平,包括伊朗在内的所有人都将从和平中受益。
多方呼吁相关国家保持克制 避免中东局势升级
针对以色列对伊朗实施报复打击一事,4月19日,联合国以及俄罗斯、德国等多个国家进行表态。多方均呼吁相关国家保持克制,避免局势升级。
当地时间4月19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过发言人迪雅里克发表声明,呼吁立即结束中东地区危险的相互报复的循环。声明谴责任何报复行为,并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阻止可能给整个中东地区以及更大范围带来毁灭性后果的形势发展。
拉夫罗夫称已和伊朗、以色列通话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19日说,俄罗斯已经与伊朗和以色列双方进行了电话沟通。俄罗斯向以色列表示,伊朗方面并不希望局势升级。同一天,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称,俄方主张各方保持克制,不要采取可能导致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的行动。
德国政府发言人黑贝施特赖特发声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德国政府发言人黑贝施特赖特19日表示,缓和局势是当务之急。德国呼吁各方阻止中东地区发生冲突。黑贝施特赖特说,德国正试图通过所有外交渠道与相关方进行沟通,以说服各方,不应该并绝不能让局势进一步升级。
阿联酋外交部19日发表声明,对中东地区持续紧张局势深表关切,并呼吁有关各方不要采取任何加剧地区紧张局势的措施。声明呼吁有关各方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以避免造成严重影响,使该地区陷入新的不稳定。
“美方最后一刻,才收到行动信息”
据参考消息,美联社4月19日报道,意大利外长安东尼奥·塔亚尼19日称,美国在当天的七国集团外长会上说,美方在“最后一刻”收到以色列关于在伊朗实施无人机行动的信息。
报道称,主持19日七国集团外长会的塔亚尼说,美方在当天上午的会议上提供了上述信息。
据报道,在会后发布的一份公报中,七国集团外长敦促各方“阻止局势进一步升级”。
公报承诺为以色列安全提供支持,并且谴责伊朗此前对以色列发动的“前所未有的攻击”。
另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国务卿布林肯19日表示,美国没有参与针对伊朗的攻击行动。
布林肯还说,美国将保证以色列的安全。
19日早些时候,伊朗法尔斯通讯社报道,伊朗中部伊斯法罕省东北部发生爆炸。美国广播公司的报道说,以色列袭击了伊朗一地点。另有美国媒体称,美方在事发前收到以方将发动袭击的通知,但美国没有参与此次行动。
据央视新闻,此前,美国曾告诉以色列,不支持也不会参与以方对伊朗发动报复,美国不寻求与伊朗间的战争。
柯比称美国不寻求与伊朗间的战争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 约翰·柯比:我再一次强调,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拜登总统在公开场合明确表示,我们不寻求与伊朗间的战争,我们不寻求地区局势的升级,我们不寻求更大范围的冲突。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央视新闻、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