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器官劝募 林建和盼让大爱延续
林建和说,捐出临终家人的器官是很难的决定,我们不比业绩、做的是功德,只要能救人,一个都不嫌少。(王家瑜摄)
根据器官捐赠移植登录及病人自主推广中心统计,目前国内尚有1.1万人等候接受器官移植。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器官劝募中心主任林建和说,当面临家人临终,要做出器官捐赠的决定是非常困难的,以北医附医为例,平均一年完成约4、5例,但他强调「我们不比业绩、做的是功德」,只要能救人,一个都不嫌少。
林建和说,自己的本职是神经外科医师,虽然曾经协助脑死判定,但对于器官劝募是一知半解。大约4年前,他接下院内的器官劝募任务,起初是一边做一边学,因为器官劝募不仅涉及医疗层面,更困难的是社会层面。劝募团队会先筛选医疗条件上适合的病人,并试着与家属接触,了解这个家庭的宗教信仰、价值观等,透过医师、护理师、社工、灵性关怀师等角色串联,来协助家属面对亲人临终。
他不讳言,自己过去以为器官劝募就是「破冰」、看谁先向家属开口,后来才知道自己错了。当亲人临终时,家属会经历惊吓期、否认期、悲伤期,且每个家庭成员可能处在不同阶段,需要的关怀也不同,团队会针对家庭中的关键人物提供支援和选项,而器官捐赠只是临终照护的选项之一,临终照护还包括安宁医疗等其他选项。
据统计,北医附医每年约完成4到5例器官捐赠。林建和说,捐出临终家人的器官是很难的决定,通常最舍不得的人都是父母,这是人之常情,但曾有一位20多岁男性因为车祸严重脑损伤,他的爸妈非常大爱地同意器官捐赠,几乎所有可以捐的都捐了,让他相当感佩。
「我们旁人再怎么想像也不知道,失去儿子的悲伤力道有多强!」林建和说,这位年轻男性的器官救了6、7个人,这件大爱捐赠让他的父母感觉心结被解开了,悲伤得到抚慰,这个力量是充满感激的。从器捐者家属身上得到的回馈,也让他更有动力继续推动器官劝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