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六度分隔 脸书把人拉近:只隔4.7人

国际中心综合报导

196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Stanley Milgram)创造出「六度分隔」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又译六度分离,六度空间),意指世界上任何两个陌生人之间,间隔的人不会超过6个,也就是最多透过6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

当时米尔格伦指示296名志愿者,要他们寄一张明信片给住在波士顿郊区朋友,要求他们的朋友也寄一张明信片给朋友,这个连锁实验结果显示──现实生活中的人际网络人脉关系,可透过「朋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建立,当时米尔格伦的研究结论其实是5.2个人,但人不会只有0.2个,所以才有「六度分隔」之说。

到了2006年,两个微软研究人员(Jure Leskovec和Eric Horvitz)过滤当年某月份的MSN讯息,比对2.4亿用户的300亿笔讯息,发现任何用户平均透过6.6人,就能和全部资料库的1800亿组配对产生关连,而48%的用户可在6次以内产生关连。

如今,世界又更小了。社群网站老大脸书(Facebook)和米兰大学共同宣布新的研究成果──世界上任何两个陌生人之间,平均只隔着4.74人。

脸书的研究方法,采用的是米兰大学Web算法实验室(Laboratory for Web Algorithmics of the 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Milano)开发的state-of-the-art算法(state-of-the-art algorithms),研究对象是一个月内造访脸书的7.21亿活跃用户,人数超过世界人口的10%,所以脸书认为结论更可信。

研究显示,实际在脸书上,任何两个用户之间,「五度分隔」的机率是99.6%,仅「四度分隔」的机率是92%。脸书在官方网志上表示,「即使远在西伯利亚冻原的脸书用户,都能与秘鲁雨林的脸书用户有所连系。你朋友的朋友,可能认识你另一个朋友的朋友!」

这项研究是截至现今同类型统计中人数最多的,但也有科学家提出质疑,表示数值并非绝对正确,而且「朋友」和「认识的人」有定义的差别。

相较之下,2008年微软的研究对「朋友」的定义比较严谨,当时抽样母体是2.4亿用户,当年的微软研究人员Eric Horvitz表示,微软研究中指的「朋友」关系,是「真正在MSN聊天交换讯息的人,而不是加「朋友」而已。Horvitz并说,「你社群网路里的关系,有哪些人才称得上是你的朋友?现在朋友的定义可能被网路世界改变,朋友的定义可能进化成不同的概念。」

康乃尔大学资讯工程教授Jon Kleinberg指出,「我们与某人的关系看似接近,但其实某人不见得喜欢、认同你,或与你这位『朋友』有交集。这种脆弱的连系,形成我们眼中的小小世界。」不过,Kleinberg认为这种连结并不表示没有一点意义,他认为可以关注在这种脆弱连结人脉上,「是什么话题会很快被分享散播新闻通常是其中之一。」

Kleinberg认为,即使是关系淡薄的朋友分享的一则有趣讯息,他可能也会把它再分享给社群里其他朋友,但如果是一则抗议活动讯息,他就不会转贴分享。

Horvitz也认为,社群网路是一种工具,可以帮人达到许多目的,分享他们的想法或理念,这些想法如果分享给很多人看到,甚至转贴几次就能遍布全国

趣味延伸/「六度分隔」理论后来衍生一种室内游戏凯文贝肯的六层关系」(Six Degrees of Kevin Bacon),凯文贝肯是美国知名演技派演员(年轻时也是偶像级哦),好莱坞任何大小牌都能在他拍过的电影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见图,取自http://lostpedia.wikia.com/wiki/Six_Degrees_of_Kevin_Ba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