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醫學會終身成就獎/張金堅 全方位守護乳癌病友40年

外科医学会颁发「终身成就奖」给乳癌基金会董事长张金坚,表彰他40年来在乳癌等医学领域的贡献。图/张金坚提供

外科医学会年会上周举行,会中颁发「终身成就奖」给乳癌基金会董事长张金坚及亚洲换肝之父、高雄长庚荣誉院长陈肇隆,表彰两位医界典范40年来在乳癌治疗、肝脏移植等医学领域的卓越贡献,健康版刊出张金坚专访,分享他的生命故事,也记录台湾医疗发展进步的轨迹。

张金坚是乳癌基金会董事长,更是许多人心目中的咖啡达人,但他也曾经是台大医院最年轻的外科主任,他的外科医学人生不只在手术台上刀起刀落,他在近30年前即预测个人化精准治疗世代的到来,成立国内第一个乳癌病友协会和台湾乳房医学会,集结病友力量彼此扶持,跨科别共同治疗癌症,见解独到,先知先行。

病父一句话 弃电机改读医

张金坚出生于1946年,行医多年,目前继续看诊,从事公益,工作忙碌,仍不断吸收基因检测、免疫疗法、AI大数据应用等医学新知。他是台湾社会家贫苦读、力争上游的模范案例,在家里排行老五,父亲只有小学毕业,谋职不易,格外重视孩子教育,鼓励六个孩子念书,坚信只要考上大学,才有机会翻身,脱离贫困。

张父在台湾铁路局担任「司炉」,主要工作是将煤块铲进锅炉,透过高温烧煤,让蒸气火车往前行驶,因工作环境恶劣,身处封闭空间,空气里尽是煤灰,埋下罹患肺结核的因子。张金坚就读台中一中时,父亲确诊开放性肺结核,经常大量咳血,被强制隔离在八卦山疗养所,家人只能在假日至彰化探望,交谈时必须隔着玻璃。

当时父亲一句「如果你当医师,或许就能治好我的病。」让张金坚萌生了执医意念,第一年他考取台大电机系,隔年重考,如愿考上台大医学系。就读期间,父亲因病离世,当时考虑毕业后专攻胸腔内科,拯救更多肺结核患者,以告慰父亲在天之灵。

盼刀到病除 专攻乳房外科

但选科前夕,张金坚体悟到「刀到病除」是外科医师职人精神,对于患者的帮助更为直接,例如切除恶性肿瘤,就能救人无数,因而换至一般外科,师承当时全台外科权威、被尊称「雷公」的台大外科主任陈楷模,在恩师引领下,钻研当时仍属冷门的乳房外科。

1965年考取台大医科,至1996年晋升台大外科部主任,张金坚是当时台大医院最年轻的主任。1997年3月8日妇女节当天,张金坚与现任台大医院乳房医学中心主任黄俊升师徒两人,携手创立「财团法人乳癌防治基金会」,期许癌友在基金会的陪伴和扶持下,面对冲击、接受全人照顾,迎向飞跃重生,陪伴数万名乳癌姊妹走过人生低潮。

同年12月,张金坚创立跨科别整合的「台湾乳房医学会」。他表示,乳癌治疗层面甚广,举凡外科手术、化疗、放疗、荷尔蒙治疗、标靶治疗,相关科别众多。乳房医学会是台湾第一个针对单项疾病而成立的跨科别学会,随着治疗药物及技术的精进,招募会员也愈来愈广,照护团队也扩及护理师、营养师、个案管理师、心理咨商师等。

科技是辅助 行医重同理心

在外科医学年会上,张金坚以「刀起刀落的外科医学人生—刀上救病人、刀下救地球」为题发表演说。他表示,数位、虚拟、AI大数据等科技确实能让医学跨出惊人的成长步伐,但只能将医疗科技视为辅助角色,科技离不开人性,在医疗上,仍须重视人与人之间互动沟通。

外科医学会颁发「终身成就奖」的同时,也颁发奖金20万元给张金坚,他把奖金全数捐出,其中10万元捐给长期关注气候变迁的台湾健康空气行动联盟,另10万元捐给长期关注动保及友善动物的「猫咪也疯狂公益协会」。保有热情与善良、有同理心,还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张金坚始终不忘的执医初衷。

外科医学会颁发「终身成就奖」给张金坚(右),由外科医学会常务理事、北荣副院长曾令民同时颁发奖金20万元,张金坚全数捐出。图/张金坚提供

张金坚(右)倾听病友声音,全方位守护乳癌病友。图/张金坚提供

已故台大外科教授陈楷模(左)是张金坚(右)的恩师,引领他走向乳房外科之路。图/张金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