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金融大咖说丨对话高盛中国股票首席策略师刘劲津:沪深300年内涨幅或超10%,国际投资者配置中国资产兴趣增加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朱丽娜 香港报道
“短期内我们对A股比较看好。一直以来A股对于政策的敏感度比较高,我们认为A股不管从政策,还是从流动性来看,短期内表现可能会比较好,”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近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
他透露,最近也和很多海外投资人沟通,讨论投资中国的策略,“他们对于投资中国的兴趣有所恢复,主要是对于政策的期待有提升。特别是全国两会有更多的信息出台,以及‘国家队’对A股的支持。”
在盈利增长和估值修复的双重推动下,高盛此前预测2024年MSCI中国指数上涨17%,沪深300指数增长19%。刘劲津表示:“今年我们预测盈利增长可能有8%-10%左右,同时估值已经到了历史的周期低点。A股大约11倍的动态市盈率,港股9倍左右。盈利增长不错,估值比较低,伴随着政府更多支持经济的政策出台,今年股票的回报应该相对正面。”
同时,刘劲津指出,根据高盛的估算,自1月中“国家队”积极入市以来,投放了约1500亿元的流动性,对近期股市起着托底作用,并且提振了投资者信心。他认为,内地推进上市公司的结构性改革、政策的一致性,以及制定并落实应对宏观环境的全面政策,将是中资股得到价值重估的必要因素。
市场期望政策加码
《21世纪》:中国股市经过连续三年的震荡调整,今年您对中国股市的基本判断是什么?
刘劲津:这是很多投资人会问我们的一个问题。我们认为从6月份开始,美联储就会降息,这对全球流动性是一个比较正面的支持。我们对中国股票,特别是A股比较看好。我们对(今年)年底沪深300指数的预测是3900点,从现在这个点位还有10%左右的潜在回报。再细分到两个不同的推动力,今年我们预测盈利增长可能有8%-10%左右,同时估值已经到了历史的一个周期低点。A股大概有11倍的动态市盈率,港股要更低一些,9倍左右。盈利增长不错,估值比较低,伴随着政府更多支持经济的政策出台,今年股票的回报应该相对正面。
《21世纪》:从货币政策来看,2月初先是有降准,2月底央行宣布5年期以上LPR下调25基点,降幅也是史上最大。但是我们看市场并没有出现非常明显的反弹,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刘劲津: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2月5日降准的幅度是比市场预期要高的,(2月底的)5年期LPR的调整,从宏观的角度或者市场的角度,降准降息是必须的。因为目前内地的实际利率还是相对较高的,这也是过去一两年央行进行了较多的降准降息、提供流动性等的举措。但市场还是觉得力度不足,通缩的压力还是比较高,所以,我们认为政策层面可能财政政策更为重要,当然在两会我们也看到更多的信息。
《21世纪》:作为投资者,你会从什么维度来观察全国两会?
刘劲津:的确,投资人对全国两会的关注很高。过去10年,一般来说,全国两会闭幕后整个股票市场的表现还是比较好的,一个月内可能平均有2%-3%左右的回报。今年我们认为两个方面比较重要,首先是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这也是符合预期的,但更重要的应该是财政政策的目标,即财政赤字率3%。但除此以外,还有1万亿的超长期国债发行额度。因此总的来说,我认为全国两会给市场带来的信息还是比较正面,希望中国整体经济能企稳,这将带动整个股票市场往上走的趋势得以延续。
《21世纪》:房地产对于中国整体经济以及市场信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截至2月底,全国270多个城市审批通过房地产项目的贷款融资超过2000亿元,您觉得房地产“白名单”项目协调融资的机制,对房地产行业或者对于提振市场的信心,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刘劲津:房地产的确是很重要的一块,贡献25%左右的GDP增长。过去一两年,针对房地产出台的政策还是较多的,我们认为“白名单”政策的方向是对的。但我最近也看到一些数据,比如商业银行给开发商提供了大概2000多亿元的流动性,但是对于整个房地产大盘应该是不够的,所以希望政府的政策力度能进一步加大。我们可以看到过去10年到15年,房地产市场和股市的相关性是比较高的,大概是50%左右。换句话来说,如果我们看到房地产市场回暖或者从低位回升,对于股市是一个正面的信号。
改善企业管治提升估值
《21世纪》:您刚才也提到了估值的问题,我们知道包括在岸或者是离岸的中国股市,估值现在都是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亚洲区内的其他市场或者上市公司在提升估值上面有什么样的经验可以借鉴?
刘劲津:就海外上市中概股来说,如果现在我们用MSCI中国指数作为一个基准,大概是有9倍左右的动态市盈率。A股稍微高一点,大概11倍。但是无论是在岸还是离岸,都是低于历史平均大约1.5个标准差,还是处于一个相当低的水平。
我觉得(在提升估值上)有几个方面的经验,首先在宏观政策、行业政策还有资本市场的相关政策方面,如果能进一步优化或者加大政策力度,对投资人的预期会有正面的帮助。除此以外,更重要的还是要靠盈利增长。这取决于宏观经济什么时候企稳,以及监管部门能做什么来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最近我们也看到,在整个亚洲,包括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也做了比较多关于企业管治的改革。这里面包括两条主线,一是鼓励更多的上市公司把分红率提高,以及提高回购力度,有些公司已经在开始做了,但是力度仍有不足;二是对于投资人的保障,我觉得这是日本和韩国一些政策的重点。
《21世纪》:政策的空间还是很大。
刘劲津:对,很充裕。
“国家队”入市 A股反弹12%
《21世纪》:市场对平准基金的讨论比较多,是大家寄予厚望的,比如说我们在出台平准基金的时机,在市场预期的管理,还有其他方面怎么做得更好,能够收到比较好的成效?
刘劲津:在政府方面,平准基金没有公布更多的细节。最近政府对于股票的直接支持还是比较大的。根据高盛估算,从1月中到现在,“国家队”在A股,特别是通过一些ETF来释放流动性,总量已经到了1500亿人民币左右,相对于2015年及2018年,规模也不小。因此从2月5日低点到现在,整个A股市场有一个12%的反弹。从宏观角度来看时机还是不错的。A股从2021年的高点到现在已经有大概40%的回调,现在估值也比较低。除此以外,我们看到很多上市公司分红率是远高于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如果将把那个资金配到股票,相对来说回报可能会更好一点。此外,股市也是中国居民创造财富的一个相当有效的渠道。
《21世纪》:现在国际投资者对A股或者港股的配置仓位,还有他们对于港股、A股乃至整个中国的股票资产作为一个类别的取态是怎么样的?年初其实是有一波资金在购买A股,有没有发生一些新的变化?
刘劲津:一方面,大约1万多亿美元总资产的规模用于公募的投资。这可以细分到不同的地区,亚洲的、全球的、还有做新兴市场的,总的资产规模大概是1万亿。他们在中国股票配置的最高点,包括A股、港股还有海外中概股,占总资产规模大概15%,现在这个数字已经回到5%左右。换句话来说,海外投资人在过去两年左右,对于中国(市场)的配置占比有一个比较显著的降低。另外我们也看到,高盛内部很多对冲的客户,差不多也是2021年年初是高点大概15%左右,现在(占比)已经回到了7%左右。从现在这个点位,我最近也和很多海外投资人沟通、讨论投资中国的策略,他们对于投资中国的兴趣也有所恢复,主要是对于政策的期待有提升。特别是全国两会有更多的信息会出台,还有“国家队”现在对A股的支持,基本上降低了风险。
《21世纪》:但您觉得今年(海外资金)会有明显增配的趋势,还是需要等待一些催化剂的出现?
刘劲津:我认为(配置)是否会大幅提升取决于几个方面。首先是政策的力度,宏观层面(投资者)如何思考未来一两年的增长前景。其次,今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可能到年中或年底会有更清晰的方向,这对于海外投资人对中国资产的风险偏好改变还是有所帮助的。
《21世纪》:从短期来看,中国市场的投资有怎样的结构性的机会?
刘劲津:从市场的角度,短期内我们对A股比较看好。一直以来,A股对于政策的敏感度比较高,我们认为A股不管从政策,还是从流动性来看,短期内表现可能会比较好。从主题来说,我们看好“中国再平衡”的大趋势,细分到不同的行业、主题。具体比如中国的公司或上市企业要“出海”(的主题),以及分红率、对股东的现金回报相关的主题。
打破港股流动性困局
《21世纪》:大家讨论比较多的可能是港股的流动性,我们看到零成交的个股在增加,日均的成交额也在比较低的水平,以及估值、流动性、成交方面。您认为港股流动性的困局有何解决的办法?您对今年港股整体走势的判断是怎样的?
刘劲津:(港股流动性问题)的确是很多投资人的担忧。根据最新数据,接近26%的(港股)上市公司过去一个月零成交。如果把所有香港上市的股票,以每日成交量低于100万美元为标准,这个比例也是在历史的高点,大约60%。但是有一点要关注的,虽然26%的公司没有成交,但他们占港股所有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只有2%,(零成交)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21世纪》:欧美基金目前在港股的占比如何?
刘劲津:从总市值的角度,根据我们的估算,欧美投资人持有30%左右的香港上市公司的市值,也是(港股市场)单一最大的外资投资者。所以如果他们参与的热度降低,会对我们的成交量有很大的影响。我们要尽量拓展非欧美的基金到香港进行投资,比如说中东、东南亚,南美等。另外,要把经济发展好,投资股票(最终)还是看盈利增长。
《21世纪》:今年港股的整体走势,您的基本判断是怎样的?
刘劲津:从政策、流动性来看,短期内我们对A股比较看好。但到6月份,如果我们对美联降息的预期判断正确,可能海外的流动性会有比较大的逆转,对港股会是一个重要的“催化剂”。短期内波动性会比较高,但到年中机会还是会出现的。
(实习生 彭素容 林捷欣对本文有贡献)
策划:于晓娜
记者:朱丽娜
监制:朱丽娜
编辑:李莹亮 李艳霞
设计:林军明
视频制作:袁思杰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