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大雁北飞见证大陆生态文明

(本报系资料照/陈可文 摄)

前几天,网路热传一段视频,称大陆广州新白云机场因为逾万只大雁北飞回繁殖地,暂停班机起降,让大雁先行。机场后来虽然表示并没有停止营运,但从目击民众PO上网的影片,目睹大雁北飞的壮观场面,「人」字形、从容的飞行阵,人们莫不感叹候鸟生命力的坚韧,纷纷留言为机场按「赞」。民众肯定机场尊重自然让道于鸟,是「生态文明建设」成功的有利基础,相信多数人宁愿相信此事为真。

从国际候鸟研究记录恒常性的鸟类迁徙路线,主要是斑头雁、白额雁等大雁,繁殖地在西伯利亚、中亚一代,每年秋冬南迁渡冬,由东北兴凯湖经黄河、长江流域,到达福建、广东沿海,一路南飞到香港米埔沼泽,再飞到越南、印尼度冬;立春之后,长途跋涉踏上近万里返乡之路。

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近年施政重点之一是生态文明建设,这是项14亿人民改变气质的极为浩大的工程。改革开放30多年大陆民众富了,但是怎么升华为富而无骄、富而好礼的社会?确是知易行难;《史记‧货殖列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落实在人与人之间已很难,何况是尊重自然,善待万物。

华人社会这趟改变气质的「人因工程」确实走得艰辛。早期茹毛饮血的时代,人们日常生活所需都取自周遭自然,上山打猎,下水捕鱼,人与其他生物相处完全自「用」出发,没有丝毫资源保育、可持续利用观念,竭泽而渔是常态,所谓「不时不食」的尊重四时,是晚近才有的觉醒。

大陆1956年成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当时的条件非常困窘,硬体、软体、资源都极欠缺,能够做的只是「看家护院」的被动式管理;那个年代,各地少数民族都以山林产物供应生活所需,山林破坏持续加剧。保护区管理当局无法采强制作为,与社区民众关系坏了,保护工作更难做。

另一方面,1949之后专家科研考察团在东北、西南两个三江平原基因库里,花了20多年「翻了几番」彻底做资源调查,发现太多物种都濒临灭绝,再不加大力度,恐怕绝灭的物种数量将很惊人。这个觉醒因为大环境不力,累积到改革开放后才起步。

第一步推动的是要猎人放下枪,林农放下斧,让大地休养生息。然因当时穷困的环境,将自然当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造成栖地破碎、去森林化的恶劣局面;改革开放后各地拚建设,土地开发成为地方政府的财政工具,造成国土裸露速度加剧,荒漠化是日后沙尘暴无法控制主因,进一步剥削其他生物生存环境。

猎人放下枪,保护区工作推动累积一定成效后,原先的猎人也渐有保育意识,遂以其丰富的山林经验,协助保护区管理局推动野生动物复育,例如云南白马雪山保护区是滇金丝猴仅存的栖地,管理局请出当年保护区猎人担任复育人员,因而顺利掌握了滇金丝猴栖息环境。

吉林晖春的东北虎复育基地是国家一级保护区,但保护区成立后一直苦无东北虎踪影,也是请出当年老猎人帮忙,他们从东北虎活动留下的蛛丝马迹,顺利找到虎踪。大陆东北虎加上华南虎的野生数量已不到50只,可见保护、复育的急迫性。

大陆有世界最大数量的候鸟移栖,由西到东,青海湖、鄱阳湖、兴凯湖、盐城保护区都是候鸟迁徙的世界级中继站,加上遍布各地的湿地及沼泽,种类繁多的候鸟,在中继站有频繁的病毒基因交换行为;大陆2004年起,在每个湿地建立「疫病疫源防控站」,第一时间掌握禽流感病毒变化,不只保护人的健康,也让畜禽产业提早应对;不过,疫病管控基本上还是从人的利益出发。

广州白云机场让出天空供大雁北迁,出发点是彻底的尊重大自然,甚且造成机场营运的不方便。让道、与自然共生、「视天下无一物非我」这一步跨得大。虽然有人认为有机场防鸟击的飞安考虑,白云机场确曾记录到200余种候鸟,常态上也把驱鸟当作保护飞安的重点工作,不管是生态驱鸟、设备驱鸟,都是基于人的利益;此番让出天空,则是不折不扣的尊重自然,守护其他物种。

从民众为机场按「赞」,显示中国人尊重自然的本然之性,人类守护环境,生态系相应提供人类健康环境,这是创造双赢,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