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華/自己餵

王文华

小朋友从被爸妈喂到自己吃,是一个里程碑。

大人从被网路喂到自己吃,也是里程碑。

我开了一堂课,带同学讨论AI和人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我们聊到大型语言模型是被训练出来的。你「喂」它很多个人资料,它就能更客制化地服务你。比如说,你把公司过去大卖的产品的资料喂给它,它就可以设计出类似的新产品。

这是AI的优势,接着我们讨论人的优势。等到优、劣势都讨论完了,一位同学语重心长地说:「AI不断被喂,人不断被掏空。」

我们都有过「被掏空」的感觉。工作、家庭、人际关系……事情排山倒海,每一件都紧急,每一天都不得已。老板下班后还发讯息,于是我们睡觉也不敢关机。

「掏」,本身不是坏事。钻石要打磨,才能去除瑕疵。瓷器要高温烧制,才能稳定美丽。

活着就会被掏,那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我们都要赚钱养家,不是每个老板或客户都合情合理。用体力和心力换薪水,没什么不对。

但掏到「空」,显然不妙。每个人都在被「掏」,为什么有些人「成功」,有些人「成空」?

看自己被掏后有没有补给。

某些选择,表面上看起来是补给,本质上还是掏空。比如说大量吸收网路上的资讯、机械式地点开推给我们的每一首歌曲、不断检查社群媒体上的动态、苦心塑造最完美的网路人设。这些动作在发生的当下感觉很补,事后却感觉很虚。虽然是我们的脑和手在操作手机,但本质上是演算法在「喂」我们。

这样被喂久了,不觉饱满,更觉空虚。外表还是人,但失去了人味、人情、人性、人欲。

所幸,人类的优势,是可以选择「自己吃」:只看自己想看的东西、甚至根本不看。不偷窥、不过度分享、不留在回音室、关机。

「AI不断被喂,人不断被掏空」,接下来会怎样?

AI不断被喂,会变得更像人,贴心地满足使用者独特的需求。人不断被掏空,会变得更像机器,麻痹地重复例行公事。

任何重复的例行公事,迟早会被机器接收。当机器变得愈来愈像人,人必须变得愈来愈像「活人」:放大人味、人情、人性、人欲,而不是默默地被科技压抑。

我开的那堂课下课后,说出掏空名言的那位同学写信跟我说:「昨天的课程非常有趣,碰撞出许多新的思想火花。谢谢你中午抽出时间跟我一对一对话,对我来说很有意义。」

我松了一口气。你看,这位同学,并没有被掏空!活的美好,在感受意义。人的美好,在点燃火花。

(作者为作家,网路媒体《创新拿铁》创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