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湖南民办本科高校招生集体遇冷?

近日,湖南省教育考试院发布了湖南省2024年高考普通本科批征集志愿计划。

从征集志愿计划来看,湖南民办高校集体遇冷,征集志愿计划数量超出想象。

从数据来看,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缺794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缺996人,张家界学院缺1161人,湖南信息学院缺2360人,长沙医学院缺2363人。

比对这些民办本科高校2024年普通类本科批次招生计划可以看到,大多数高校征集志愿计划在总体招生计划当中占比较高。

例如,长沙医学院4个专业组征集人数高达2363人,占这些专业组招生总计划3887人的60.8%,意味着60%以上的生源均来自于征集志愿。

与往年相比,为何湖南民办本科高校招生集体遇冷?

我认为归根结底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

一是学费过于昂贵,就读性价比不高。

据长沙医学院官方网站发布的《长沙医学院2024年招生章程》显示,该校本科招生专业平均学费每年高达3.5万元以上,学费最高的专业每年学费高达4.15万元,学费最低的专业每年学费也接近3万元,真的是令人咋舌。

与长沙医学院相比,湖南信息学院25个本科专业学费每年平均学费在3.2万元左右,最高学费为3.38万元,最低学费为3.18万元。

而曾经的湖南民办本科高校龙头老大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也不甘示弱,学费也让人望而却步,每个专业平均每年学费在3.2万元左右,最高的本科专业每年学费为3.38万元,最低的本科专业每年学费也达3.18万元。

对于大学生而言,每年的学费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如果算上生活费、住宿费以及其他开销,每年至少有5-10万元左右的开销,读完4-5年,整个大学期间总开销约为20-50万元左右。

这笔费用,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尤其是在当下经济收入来源受限,家庭经济收入不太景气的大背景之下,很多家庭难以负担沉重高额学费。

虽然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十分给力,但助学贷款金额及额度十分有限,每年最多贷款1.6万元,那意味着供一个大学生上学,家庭还要负担很大一笔费用,况且这笔国家助学贷款今后还要归还。

更为重要的是,大部分家长也看清了社会现实,因为读完大学并不一定就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很多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也让不少家长打了退堂鼓。

与其耗费巨大资金让孩子读民办本科高校,倒不如让孩子复读一年,考上公办本科,虽然毕业的结局都是找工作困难,但至少学费减少了。

因此,学费这一沉重负担,加之就读性价比不高,是导致湖南民办本科高校招生集体遇冷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是招生规模过大,是导致湖南民办本科高校招生遇冷的又一原因。

与公办高校相比,招生人数巨大是民办高校的一大特点,是民办高校区别于公办高校的最大特点所在。

因为公办高校招生计划编制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既有学位、床位等客观基础条件的制约,也有教师编制数量不够,人手缺少的影响,招生计划往往比较少,且处于量力而行的基础之上进行招生。

但是,民办高校则不一样。他们则是尽其所能,应招尽招,因为民办高校是纯属于自收自支的学校,上级没有拨款,办学全靠学费,只有学生招得越多,学校才能发展更好。

因此,在这种大背景之下,努力扩大招生规模是民办本科高校面临发展不确定性的最大基石所在,只有千方百计稳住招生规模这跟红线,才能维系学校长远发展。

如此一来,民办本科高校的招生计划数量必然会比较大,那征集志愿计划数量也就不会太小,导致集体遇冷现象的出现。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信息学院、长沙医学院等湖南民办本科高校,均是湖南民办高校招生的大户,也是湖南著名的招生接近或超过万人的高校。

在招生规模如此之大的背景之下,征集志愿如此多也就不足以为怪了。

总之,湖南民办本科高校招生集体遇冷,既有学费高的原因,也有招生规模过大的因素影响。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请留言发表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