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国:中国未来5年全面开放水平要与时间赛跑

本站研究局稿件未经同意禁止一切媒体转载,包括友商。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

作者|魏建国(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本站研究局专栏作家)

魏建国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其中工作原则中提到:“——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改革与法治双轮驱动,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

疫情过后新的全球浪潮将势不可挡

全球化在疫情中受到了很多非议,尤其是美国认为全球化使它吃亏了。美国政府散布了一些蛊惑人心的言论,比如贫富差距加大、美国现在中等收入人群的收入没有提高反而减少了、美国失业增加、企业和跨国公司跑到国外了等。疫情中美国散布了很多抹黑全球化的言语,也进一步说明美国在疫情过后不准备实施这样的全球化,它把全球化作为不公平的表现。

实际上,我认为全球化是美国提出来的。最早的时候,美国提出要搞贸易的、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包括像奥巴马、小布什都提过,比如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力推跨大西洋和太平洋协议等。但是现在美国突然反过来说全球化的坏话,这些坏话还受到了一些人的响应。

所以现在大家对于全球化处在一个什么情况呢?就是不敢发声。一部分人认为疫情过后全球化就完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国自己搞自己的,不搞区域化,也不搞全球化,包括对WTO下一步的改革都失望悲观了,对全球化下一步怎么进行都很迷茫。第二部分人就彻底不要全球化了,即逆全球化,叫全球化的回头浪。第三部分很多人在观望,等疫情过后再说,抱着随大流、看情况的心态。我觉得这三部分人都没有看清全球化。

首先,全球化是有缺点的,它最大的缺点是没有与时俱进。时代在发展,但它没有跟着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它没有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而做一些创新,这是关键

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还是要朝着全球化方向发展。因为全球化给各个国家带来的有效的边际效应是非常明显的,如果世界上没有全球化,那将是不可收拾的,是会倒退的。各国都封闭起来了、孤立起来了,大市场又形不成。从经济学来讲,各国自己的边际效应就发挥不了。比如说这个国家有农产品,它可以发挥农产品效应;那个国家有加工贸易的这个效应,它就会发挥加工贸易的效应;还有一些国家有资源,像石油。这样,没有全球化各国就不能发挥出自己的边际效应。

我觉得疫情过后,可能有一段时间反全球化的浪潮还会甚嚣尘上,我们要经历过一个短暂的、蛮不讲理的、闭着眼睛说瞎话的以美国为首的单边主义、孤立主义甚至是贸易保护主义。这个非常艰难的时刻有比在疫情当中还要更厉害的卷土重来之势。

这个时刻不会太长,我估计可能要1到2年。但是这些宣传逆全球化的人,在痛定思痛以后,通过历史的证明,会发现还是全球化好。

新的全球化会在大家争论中,甚至是这种逆流中、一片怀疑声中,最后会统一到一个认识,会走向主流,会成为大家的共识。疫情过后“新”的全球化浪潮将势不可挡。我觉得这个“新”主要体现在:

第一,从规则、机制体制上与原来不同。新的全球化最主要的特点是摒弃、改正了原来全球化的一些不足,更加公正、平等、合作、共赢。新的全球化主要照顾了地区的平衡和差别,既照顾了富国,也照顾了穷国;既照顾了非洲地区,也照顾了发达国家和欧美地区;既照顾了生产能力强的国家,也照顾了那些生产能力弱的一些国家。

所以我认为这个全球化是呼之欲出的,将会势不可挡。因为这是一个平等协商、广泛参与、普遍受益的全球化。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那样,这是一个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共赢方向发展的全球化。

第二,内涵不同。新的全球化是以新技术、以创新、以新动力为主,不像以前仅仅停留在经济、贸易的自由化和投资的便利化,它完全上升到以一个数字经济、智能制造、云计算、5G、新材料、新工艺、智慧城市、加上当前所提倡的创新所引导的一个整体的全球化。

所以新的全球化的内涵已经扩大,已经超越了原来的概念。它不像以前仅仅是在经贸、投资上面,它已经扩大到金融、制造、经济,甚至包括文化、教育、科技、体育,时尚、旅游等等。

第三,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化最终的目的是要达到建立一个公平的、公开的、互信的、共建共创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最高境界。疫情过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单独地应对突如其来的经济衰退和把全球经济复苏和推动。

当然新的全球化也不是说可以解决全部的问题,它毕竟在发展,它比原来旧的全球化更深一步,不仅解决了旧的全球化的一些弊病和弊端和不足,而且朝大家所想象的人类共同的、包容的、共赢的、开放的、合作的、绿色的方向发展。所以疫情过后一个新的全球化将势不可挡,这是关键。

全球化和区域化是促进经济全球化的两个轮子

全球化和区域化没有任何冲突,区域化也是全球化的一个补充。全球化是一个整盘子,区域化是在各自在区域里面,因为国家发展的目标和现行的发展状况不同、制度有不同,甚至宗教不同、社会的体制不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它们要建一些以经济贸易为主体双边或多边的区域合作,我认为这是对整个全球化的一个补充。

而全球化会对双边的、多边的、区域的自由贸易给予更大的支持和推动,双方是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关系,同时又是共同推进经济全球化方面的两个轮子。全球化的浪潮,同时也推动区域的、多边的、双边的合作。比如中日韩的FTA、亚太的RCEP、中国跟非洲的自贸协定、跟阿拉伯国家的海湾合作、自贸协定的谈判,包括中国跟欧洲的双边投资协定,都包括在另外一个轮子里。像韩国现在签了很多双边协议,这对韩国来讲,对全球化也是一个推动。所以整个全球化是两个大轮子。

我们不可能建立一个没有美国的WTO

共建新的全球化格局需要我们携起手来,特别是需要中美双方携起手来。所以对中美双方,我认为未来应该还是像王毅外长所说的,我们有分歧不要怕,有矛盾也不要怕,我们要梳理三个清单。

首先是合作清单,我们在哪些方面未来还有一些合作点;第二是对话清单,是我们解除疑虑的。我们有矛盾、有问题不要怕,我们进行对话,以对话来代替对抗,而不是动不动就制裁、动不动就扣押、升高关税、挥舞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大棒来打,这个不行;第三个是管控清单,有问题把它管好,暂时不要让矛盾爆发起来,增加双方的互信,不要误判。

我觉得中美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和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要负责任,大国要像大国的样子,大国就必须要对全人类做出贡献,要有一个好的担当,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它们的利益、它们的一些诉求要有人来解决。

今后除了全球化之外,多边的、双边的、区域的自由便利化贸易协定FTA会更进一步加强。而那些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霸权主义逐渐会被大家所排斥和指责,以WTO规则为基础的多边的贸易体制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讲到,我们还要坚持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全球治理,我们也积极维护二次大战以后所建立的一些国际治理体系和国际组织,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卫生组织、教科文组织等。

因为我们认为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所制定的《联合国宪章》是有利于各国发展的,比如宪章里面规定,国家无论大小,一定平等,不能用武力来侵占另一个国家的政权,要用对话来代替对抗,我觉得到现在还有它的意义。

中国之所以维护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联合国宪章》下的全球治理,以及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组织,我认为最主要的理由就是中国首先是这个组织、这个宪章的倡议者,然后是参与者,也是维护者。同时,我觉得包括美国在内,各国也是受益者。所以我们有必要去维护它、发展它,而不是把它推倒重来,而不是另起炉灶。

这充分说明中国在全球问题上有大国担当、有长远考虑,而不是像美国,自己的利益和多边的国际组织一旦发生矛盾的时候,它就以国内凌驾于国际法之上,以一国的利益凌驾在联合国的利益之上,把自己的利益凌驾于全球人民之上,不顾其它国家死活,这个是我们坚决反对的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中国即使发展得很快很强很大,但是中国永远不称霸,也不准备来挑战美国这个霸权。

中国会支持WTO的改革。当前最主要的问题是最高法官的任命,因为现在WTO的状况是停摆了。但我觉得WTO下一步还要更好。

我不太同意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刻意排除美国、建立一个没有美国的WTO的观点。前世贸组织总干事法国的帕斯卡尔·拉米也说过,我们不可能抛开美国硬搞一个没有美国的WTO,这不会的。我们认为大家仍然是继续前进,希望美国能够尽早悬崖勒马、尽早回头是岸,跟大家一块把全球的治理做好。我相信有一天美国会回到WTO。

中国对WTO的改革是支持的,而且对WTO的改革是充满信心的。相信大多数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都会支持中国的倡议。

东盟和欧盟对于中国来说同等重要

我认为东盟很快会取代欧盟作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它有三个非常显著的优势。第一,它靠近中国周边,它一直关注着中国的发展。中国也很支持周边国家的发展,把它作为一个很重要外交选项。第二,在经济上面,双方的互补性很强。有一些原料从东盟来到中国加工,中国强大的市场对它也有非常大的吸引力。这一点是其它国家没有的。第三,中国的发展,尤其是近40年的改革开放,给东盟带来了好处,雄辩地证明了东盟只有跟着中国共同发展,才有东盟的未来。包括中越的“两廊一圈”、湄公河流域的发展、中国跟东盟所签的自由贸易协定,都表明中国和东盟发展已经很快,未来还会更快,还会有更大的发展。所以我觉得东盟的发展是在意料之中,东盟的发展超过欧盟也是近几年比较突出的。

我认为欧盟现在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它在全球到底是扮演一个什么角色,是脚踏两只船呢,还是政治上依赖美国,经济上再靠中国,这是不行的。欧盟现在越来越认识到中国是可依靠的。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和欧盟的米歇尔主席和冯德莱恩会长都进行了会话。这个会话充分表明了中国对欧盟的重视。中国跟欧盟没有什么重大的利益冲突,更重要的是中国跟欧盟有着共同的诉求,比如气候变化、反恐、反对单边主义、进行WTO的改革、进一步推广绿色经济、加大全球治理、共同发展和平合作共赢的局面等,这些都是中欧的共同诉求。

中国正在努力地加大开放,包括加大服务贸易的开放、金融的开放、国企的改革,特别是我们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最近中欧签订的地理标志协定很重要,是对知识产权的一个认可,它对中国400多种商品有了认可,欧盟的葡萄酒、橄榄油、瘦猪肉、水产品等,也有了地理标志。这证明双方互相尊重、互相承认,这是双方积极合作的一个表现。这个签订对于双方的经贸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欧盟也认识到中国在很多问题上支持它,双方都有共同的诉求。包括气候变化上的《巴黎气候协定》,在反恐、难民等问题上面,特别是对于伊朗问题,反对美国单方面的制裁,中国认为《伊核协议》还是有效的等等。

所以我个人认为,中国和欧盟虽然存在看法上的冲突,但是双方在好多问题上是一致的,完全可以通过对话来解决问题。所以,欧盟今后很可能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很大的贸易伙伴、投资伙伴。

东盟和欧盟这两个伙伴对于中国都是同等重要,第一第二可能会存在变化。我个人认为,欧盟是世界上很重要、最大的自由贸易体,是一个大市场,这一块儿比东盟要大一些,这是中国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双方在“一带一路”,在第三方市场都有合作。东盟是我们周边的国家,也是“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所以中国搞好和欧盟、东盟的关系都是同等重要的。

中国未来五年全面开放上要与时间赛跑

中国未来五年,全面开放上还要加快,中国要跟时间赛跑。疫情充分证明了,中国贯彻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奉行了以生命为主,人民为主,生命唯上,人民为上的与时间赛跑的精神,取得了抗疫的胜利。后来中国与时间赛跑,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上又取得很好的成绩,下一步未来五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也要采取这种跟时间赛跑的办法,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现在是最好的时期,中国抗击疫情的成功,坚定了全球抗击疫情的信心,中国经济的恢复,对于全球经济的恢复起到了重振信心的作用,现在主要是信心。所以我们现在加大改革开放,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是开放的,是改革的,尤其中国提出双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新的发展格局,这告诉世界,疫情过后,不仅中国这个市场要发挥作用,而且中国要让全球的市场都发挥作用。因此中国必须持一种更加开放的态度,更加发展的速度,让全球受益,打造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享受到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实际的实惠。

我认为更快的开放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打造一个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市场经济,这是迫在眉睫的事。这里面就包括中国对外资,对民营企业,包括对央企、国企一视同仁,我们要做到“三个平等”:首先是权利平等,各类企业权利都是一样的;第二,要做到规则平等,不因为是央企或是外企就得到很多实惠;第三是机会平等,要给各类企业机会,而不是单独的给央企、不给民企,或者给国内、不给国外,这是核心。

二是在治理的过程中,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这绝对不只是因为国外的压力,也是中国自己发展的需要。因为中国现在提倡把创新作为第一发展动力,尤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成为中国发展的动能、动力以后,要尊重这些创新的成果,这些创新的人,这些创新的效益,需要得到保护和国家的承认。这样对创新者是一个鼓励,对假冒伪劣是一个打击。

三要加大惩罚假冒伪劣、投机取巧、搞盗版的力度。打击的力度要大,降低他们过线,踩红线的门槛;提高打击的标杆,甚至可以用刑事办法来解决,让大家都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是大事。现在中国已经在华东、华南开了两个知识产权专门的法庭,下一步还要加大打击力度。

另外外商的准入负面清单还是太长,还要缩短。现在我们在全国21个自贸区里面,包括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30项外商准入负面清单。我个人认为还要进一步缩减,尤其是在服务贸易中要缩减负面清单数量。世界银行《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的营商地位、环境从46位提高了15位,到31位了,如果加大努力,有可能今年年底中国可以进入前20。中国最主要的是几个项目,比如电力供应、企业退出、得到土地等,现在中国国家电网已经开始发力,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能够尽快在三四天、四五天完成,这样中国的名次就提高。比如说退出机制、获得土地等都是考核的标准,一一对照这些标准后,中国的营商环境还会往前提。

在这一点上,改革开放要同时发力,让外商有更好的预期,中国以后发展,要看重中国14亿人口的市场,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对高水平生活的消费,以及城乡收入提高,农村的消费也在快速增长,这些都会吸引更多国际上的东西过来。

我有一篇文章提到,疫情过后会有“四个东移”。一是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高端技术东移,东移来华,不仅是到日本,到韩国,就是要来华;二是技术东移,高新技术、高新发明创造,都会到中国来;三是资本东移,最近不到一个月,外国资本十几倍在增长进入中国市场;四是人才东移。伴随着这四个东移,我觉得下一步全球的商务活动会东移,包括会展东移,还有一些专业活动,学术活动,商务活动,时尚活动,文体活动东移,因为其他地方由于疫情开不了。学术活动,如高血糖、高血压、糖尿病、抑郁症等疾病研究,专业的地层开采、石油、新材料,这些学术活动都可以到中国来。除此之外,时尚、体育、比赛、演出,包括展览、电影,都会东移,更重要的是大的会展,比如电子展、家居展、数字展等都可以东移。

整体来讲,只要把营商环境做好,把知识产权保护好,越来越多的人会看到中国的发展道路,越来越多的人可以看中西部地区,包括到新疆,到西藏,我认为这些都是可以的。

服务贸易有望顺差,国内消费还需领头

疫情之下,中国的贸易顺差一直在扩大,我认为未来贸易顺差不会一直持续扩大下去。中国需要高质量的发展,特别是供给侧改革以后,需要大量的进口,包括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甚至是老百姓的消费品增长。

我认为中国政府绝对不会把追求贸易顺差作为目标,相反,基本上平衡,略有顺差是中国的想法,我认为进口还会不断增长,特别是今年进口博览会开完以后,贸易顺差会缩小,这是货物贸易方面。

服务贸易方面,现在中国的服务贸易是逆差,我希望中国进口的服务贸易也像货物贸易一样,总体平衡,略有顺差,中国有大量的潜力,在服务贸易上面加快出口,这几个月来,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还是低于进口,但是我相信今年可能会转正。

因为中国的服务贸易现在呈现比较好的势头,中国的“一带一路”,中国的金融“走出去”,中国的文化“走出去”,包括像中国影片,中国的电影,中国的功夫,中医等,这些都属于服务贸易,中国在这方面会有很大的转变。

9月21号的时候中国新设了三个自贸区,其中北京自贸区侧重服务贸易和数字经济。我认为北京自贸区是横空出世,首先北京有非常好的发展服务贸易的条件,北京自贸区差不多涵盖了WTO里面有关服务贸易全部的内容。第二,北京发展服务贸易有两个大的支撑,一是人才的支撑,北京高校云集,如北大、清华、人大每年毕业的学生很多;二是北京的创新能力,比如中关村科技的创新,比如金融街金融服务的创新,再比如先进的医学医疗,包括中国社科院和中国科学院的基础研究等。这是硬件方面。第二是软件方面,北京不仅是中国的首都,也聚集了全球整体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提议,在这方面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特别是国际组织的关注。在医疗服务,在货物转口,保税服务方面,北京有很大的机场,有全球的高铁枢纽,京津冀一体化的建设,北京的服务贸易一定程度上来讲,比上海、粤港澳大湾区还要好。这是一个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的地方。

一个出口商品的背后没有文化支撑,出口商品是长不了的。所以我们要把中国的文化底蕴好好根植在出口产品中,我们的服务贸易就会增长。特别是这次疫情当中,我们所提供的不仅仅是口罩、呼吸机、纱布、绷带等医疗用品和床上用品,更重要的是医疗队的服务,这是一种高技术的,高水平的服务。以后的科教文,比如远程教育,远程医疗,都是中国北京的特长。如果要说为什么是北京?为什么把服务贸易提到这里?确确实实顺应了时代的潮流,顺应了北京的发展,北京有着强大的物质基础,人才基础和金融基础来支撑整个服务的发展。

自贸区绝对不是可以均等对待的,是有发展条件和本身特长的地方,这样才能进一步发展,北京具有条件和特长,所以能够成长。

我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长时期,中国要打造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把消费放在首要。我之前认为消费会在8月转正,四季度发力,年底冲刺。事实上证明,8月份社会零售消费品增幅转正0.5%,四季度现在各个方面都在开始发力。我认为在疫情可控的情况下,旅游人数还可以再放宽比例,比如预约从75%增加到100%;影院方面居民爱看的电影比如《八佰》可以再放一些;人群的流动,可以再加快一些。这样就可以使整个消费在四季度能够发力,年底冲刺。去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41万亿元人民币,今年我认为消费这部分增速可能大大超过6%的增长速度,可能达到45万亿元人民币。如果到了45万亿元人民币,对今年“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以及第一个百年任务的完成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对未来“十四五”规划的制定,以及打造双循环经济格局有着深远的意义。

所以消费在今后的三架马车当中起领头的作用。十九大已经提出中国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要充分发挥中国四亿中产阶级消费,以及中国这个特大的市场,所以我觉得消费、内需很关键。

本站研究局(微信公号:wyyjj163) 出品

@所有人!本站研究局VIP报名限时开启 获取董事长们都在看的财经情报!(来源:本站研究局)

本站研究局是本站新闻打造的财经专业智库,整合本站财经原创多媒体矩阵,依托于上百位国内外顶尖经济学家的智慧成果,针对经济学热点话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解读,打造有态度的前沿财经智库。欢迎来稿(投稿邮箱:cehuazu2016@163.com)。

移驾微信公号 看这里看不到的内容

【精彩推荐】点击进入本站研究局·中国版>>

【精彩推荐】点击进入本站研究局·国际版>>

过去120年全球表现最佳的澳洲市场 也扛不住了

为什么买不到口罩?科普:口罩是“高科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