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Family/主题式教学 激发孩子无限潜能

文/张德龄  摄影/吴毅平

4月下旬,关渡国小活动中心的地下室,俨然成为大型的「造船厂」,一艘艘不同造型的独木舟一字排开,很难想像,这些都是六年级学生作品。这所台北市唯一滨海的小学,今年的毕业典礼要举行独木舟下水仪式。

造舟的复杂度高,由大沐老师温志荣带领170名学生,从搭骨架、组装、绑绳涂胶及为船身蒙布,大约花了一周的工作时间分工制作四人座的独木舟。

完成这艘船只是学生们其中的任务之一,这次的课程还结合七大相关科目,包括阅读海洋有关的诗和散文的语文课,丈量和大小舟比例的数学,介绍天象、潮汐的自然科学,参观关渡码头,认识当地特色文化的社会课,创作和彩绘设计美术等,这些和海洋与造舟相关的主题课程。

美国、欧洲、纽西兰、日本已经开展多年的「主题式学习法」(Phenomenon-based Learning)近几年广为流行,这种教学方式就是在授课过程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例如以「欧盟」做为学习主题,课程内容可涵盖语言、历史、政治及地理等不同学科,让课程更完整与多元,期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效果。

芬兰率先以主题式教学,取代单一学科授课模式

教育领先的芬兰早在十年前就推出相关课程,去年更宣布教改,在2020年前,将以主题式的教学取代传统的分科授课,用整合教育取代以前各个独立的学科,而老师也必须互相合作,共同教学。

芬兰学者认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应该提供学生面对未来世界的需求,而不是一味重视成绩。从今年8月起,首都赫尔辛基7~16岁的学生,每年至少要有一段时间,以此种模式学习。

在美国,主题与实作教育正崛起。影响全球网路教育的非营利组织可汗学院,去年在Google总部山景城,实行实验教育计划,5~12岁的学生以混龄教学,没有传统的课表与功课,其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式,就是主题项目导向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也就是让学生从搜集资料研究到执行,或以共同合作的方式完成一项任务。

今年初,「教室应该不一样」教育计划在台北市与新北市的六所公立小学及一所私立小学,开始推广为期一周的主题式教学。这个计划包括六个主题:「一艘我的船」、「独一无二的标志」、「我是毕卡索」、「我写故我在」、「跟着音乐旅行」、「筷艺生活」,分别在关渡国小、士东国小、清江国小、大丰国小、永吉国小、龟山国小和新民小学执行。

七所小学首度尝试整合教育,亲师反应热烈,超乎预期

实验教育三法通过,已有一些私立小学进行主题式学习,但是着眼于全国公立小学数十万名学生,「教室应该不一样」教育计划最想挑战的就是,在有教科书、教学进度、各科每周都有明确的上课时数等种种限制下,如何能够在公立小学进行,让教师及孩子体验这样的学习方式?必须面对与解决的难题为何?清江国小原本对于参与这个教育实验有些迟疑,没想到,该校竟有不少老师愿意试试看。清江国小校长刘国兆表示,老师们花了很多时间,互相帮助和教学观摩;该校主任徐佳瑀也说,调课安排很辛苦,然而,欣慰的是,小朋友十分喜欢这次的教学活动,普遍认为很有趣,家长的反应也超乎预期。

「教室应该不一样」教育计划整合许多资源,希望结合体制内外的老师,激发出不同的火花。例如「跟着音乐去旅行」,由水玉教育基金会艺术总监、声乐家詹怡嘉,挑选了15首最经典的古典乐,让孩子针对不同版本的乐曲欣赏比较。

这个课程由多年来实施学思达教学法的永吉国小老师林姿君授课,一个星期的课程中,小朋友除了聆赏音乐外、还要针对音乐家及其出生地做研究、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扮演成音乐家上台介绍作品等,训练自学、思考和表达能力

清江国小的「我是毕卡索」主题,则找来番茄田艺术总监罗贯庭设计,在认识西洋艺术的过程中,孩子要写画家自传、临摹画作、扮演画作上的人物和成果发表板设计等课程。

这次「教室应该不一样」的教育计划,综合了主题式教学的四大特点:

第一,跨领域学习,不着重单一科目,而是整合不同的学科。

以新北市龟山国小的「筷艺生活」为例,其中融合国语,包括阅读筷子相关的故事和写诗、数学中的杠杆原理、包装与海报等美术设计、认识森林与木头质料的自然、了解筷子文化与礼仪的社会与工艺等多项领域。

士东国小「独一无二的标志」,目标是设计学校的校徽,同时结合五年级的国语课文「引人注目的Google标志」,搜集相关资料的电脑资讯,设计与制作的艺文美术,和作品发表的综合生活和口语表达。

第二,结合各科老师合作参与。

主题课程有相关性,因此各科老师们不能只是单打独斗,需要更多的讨论与整合。这次的教学专案进行前,每个学校的老师与行政人员都经过多次讨论,共同脑力激荡。以清江国小的主题「我是毕卡索」为例,原本偏向艺术教育,经过自然、美术、资讯老师的讨论,让自然老师介绍达文西,既是艺术也是科学家,让孩子有更多的联结。老师们还自组LINE群组,随时丢出新的想法,进行讨论,交换授课心得。

此次自行设计主题课程的士东国小,由校长林玫伶主持,连同教务主任、教学组长、导师科任老师召开三、四次会议,并个别与老师讨论互动,而老师之间也常联系,共同分享课程。

第三,学生共同合作的机会多过竞争与比较,团队合作更重要。

主题式学习的成果大都透过分组完成,小组成员们需要不断讨论、思考,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团队合作」是很多小朋友认为最重要的学习。

关渡国小的学生分享,独木舟最困难的部分是裁切和测量,如果出错,不可能重来,所以大家都特别小心。尤其「造舟之后,我们学到很多,平常比较爱玩的同学,现在变得很认真,平常比较安静的,现在变得更主动,大家都有进步,这样的感觉很棒!」

龟山国小的老师,教导同学们要有「共好」的观念,小组的成员里,会的教不会的,年纪较大的照顾年纪小的学弟妹。

第四,发现孩子不同的天赋

如果上课只有听讲、考试,成绩不好的孩子不易被看见,成绩好的学生也只知道念书,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更容易找到每个人的亮点。

例如造舟的难度较高,一开始,学生们不知道如何分工,但渐渐的,孩子发现各自在行的领域,有的人擅长锯木头,有的很会钉钉子,有的对色彩很敏感、能够设计,有人虽然手作不好,但是国文造诣高,可以帮船取名字。

温志荣回想,曾经带领边缘学生做独木舟时,有个学生在看到船下水那一刻突然开始流泪,「我从来没有过这种成功的经验……,」他分享,能够独立完成独木舟,让他很有成就感,这是他从未有过的经验,永难忘怀。

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每个人不同的角色,正如关渡国小其中一艘船的名字「黎明之星」,命名的学生形容,「每颗星星都代表着每个孩子的天赋,都有发光发热的一天。」

新上任的教育部长潘文忠对于主题式教学给予肯定,他在接受《未来Family》专访时表示,「跨领域的主题统整学习机会,对孩子来讲可做更好的运用。我们都相信,原来分科所学比较分离破碎,主题统整在应用上可以有更好的体验。」他认为,在学期中,不管是一个月或一周的,跨学科以主题方式上课,是很好的统整学习。在过程中还有团队合作,也是培养孩子的能力之一。

体制外的学校如宜兰华德福已经运用主题式教学好多年,也有不错的成果。董事长严长寿非常认同「主题式教学」,他认为,这样的方式能够让老师之间跨领域横向整合,但它必须经过许多有经验的老师,切磋整合后,才能变成有效的教学资源。尤其是现在是资讯爆炸的时代,要整合与应用资料,成为关键。

跨领域教学点燃孩子学习热情

「教室应该不一样」计划的发想人也是推动者,远见.天下文化教育基金会顾问周慧婷分享,当初推动这项计划,也是源自美国小学教育的启发。三年前,在美国就读小学的女儿,经历主题式教学,让她印象深刻。她一直思考,这种更生活化、更自主、涵盖多元的教学方式,有没有在台湾体制内学校落实的可能性?

当时,她女儿的导师先在课堂上讲解简单的西洋艺术史,之后让学生选出喜欢的艺术家深入研究。孩子们必须自己在图书馆或网路寻找资料、临摹,以及用第一人称写出自传,最后还要发表。

热爱芭蕾舞的女儿后来选择研究印象派画家窦加(Degas Edgar),原本她对于西洋艺术没有太多兴趣,但是经过那周的训练,周慧婷发现,女儿不但对窦加的生平与作品如数家珍,而透过这种整合教学方式,对于搜集资料、做研究与表达能力,都有帮助。「这样的学习方式,孩子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学校教育应该与时共进,教导孩子未来用得到的能力。教室应该不一样,透过由下而上的努力,创造孩子更美好的未来。

未来Family好读分享:

音乐非仅刺激右脑发展 音乐教育, 提升孩子的智力

名人妈妈经〉钟欣凌 经营家庭 是无可取代的人生风景

懂得等待的孩子,才懂得尊重别人的需求

负责、勇敢、善良,给孩子永不被淘汰的能力

爸爸不是没时间陪小孩,而是给自己太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