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利‧希伯:巴洛克珍珠」藍騎士藝術登場!感受抽象藝術的動態美學

在当代艺术开放又充满无限可能性的世界里,我们总会在某个瞬间被自己颠覆。深受巴洛克式教堂美学影响、擅于从自然获取灵感,今年高龄75岁的德国艺术家威利‧希伯(Willi Siber)全新个展「威利‧希伯:巴洛克珍珠」,于9月7日至11月10日在蓝骑士艺术Bluerider ART 台北.敦仁登场。此次不只展出一系列墙上装置、雕塑等多达十数件新作,同时也罕见地带来艺术家4米三联幅大型作品,让艺术迷亲炙光影折射下的动态美感。

图/蓝骑士艺术 Bluerider ART提供

关于德国艺术家威利‧希伯

「我的作品始终是自由且独立的物体,不需要叙事性地解释。」—威利‧希伯

1949年出生德国的威利‧希伯,毕业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艺术史专业,早期的创作以绘画为主,后因继承父亲的木材厂,才逐渐对雕塑及立体装置产生兴趣,并于1980年后,渐以木质材料为主要创作媒介,而这也是他实验性材料创作的起点,后来则以抽象装置创作而闻名。

居住于上施瓦本(Upper Swabia)的他,因当地教堂里几乎都是巴洛克建筑风格,他在宗教式的壁画、流线,以及相对戏剧性的艺术呈现下,深受巴洛克华丽的色彩与律动所影响。同时,上施瓦本除了以巴洛克建筑风格著称,该地亦长年被森林、丘陵、草地所环绕,因此威利‧希伯的创作也以大自然有机造型,体现出有如山的棱线、湖泊、水滴般的意象。除此之外,他也基于物质的可塑性,着重于对形状、色彩、质地的探索,不只创作出的形体的矛盾感,更试图颠覆观者的视觉认知,进而挑战观者对所见物体的意识。

图/蓝骑士艺术 Bluerider ART提供

图/蓝骑士艺术 Bluerider ART提供

一睹威利‧希伯创作元素

目前威利‧希伯生活与创作皆于在德国上施瓦本(Upper Swabia),其工作室有五栋,围着一块草地而生,分别是工作室、父亲留下的木头厂、上色、仓库、展示空间,他的世界与大自然为伍,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一路工作到晚上7点,生活极其规律的他,在长达45年的创作历程中,始终围绕着材质、形状、色彩与光线不断地探索。

在颜色使用上,因受到巴洛克风格影响,展现出相对饱满、华丽、鲜明,且多变的风格。此外,光线的呈现上,特别是因他使用了跑车烤漆上色,营造出极具流动性的动态气质。此外,在媒材的运用上,因艺术家的父亲是一名木匠师傅,在承袭父亲的木材厂后,他开始着手立体雕塑,以木头打磨、刨出形状,再上色,让木头生硬的质感,在弧线刨塑下,转化为带有韵律的圆弧形状,并与金属漆料碰撞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图/蓝骑士艺术 Bluerider ART提供

同时,他也经常穿梭于不同材质,从木材、钢到纤维板,尝试一切可能性的突破。其中,在他著名的钢材雕塑系列中,扭曲的金属由硬化钢组成,却在他独特的简约造型、精密工艺与上色组合下,呈现玩趣有如吸管弯曲般的轻盈。

特别是,师法自然的关键在于动态的呈现,因为艺术家认为大自然的景色,是无时无刻都在变化的,因此他想将此动态视觉内化到他的作品当中。因此在此次展名以珍珠命名,但艺术家所呈现的珍珠,是一种不规则的形状,非养殖场极圆极完美的造型;因为他深深西信不规则、有机,才是他心中的美。

图/蓝骑士艺术 Bluerider ART提供

图/蓝骑士艺术 Bluerider ART提供

图/蓝骑士艺术 Bluerider ART提供

从抽象中感受巴洛克与自然碰撞下的美

此次展览「威利‧希伯:巴洛克珍珠」将呈现希伯一系列全新的特别创作,贯彻他对于材质的优雅转化,将巴洛克的戏剧风格及大自然风貌幻化为令人惊叹的抽象作品。

展出焦点之一,为大型4米三联幅作品《板面物体》(Tafelobjekt),其以光滑的表面强化木质纤维板的有机圆弧体,渐变的光线反射随观众移动为画面带来起伏有如四季变幻。而另外二张黑、白新作,对称凹凸,如同珍珠般的触感挑动触觉神经,如同阴阳调和。知名的钢材雕塑系列《站立》(Stehende)与《木质墙面装置》(Wood Wall Object)覆盖着源于巴洛克的华丽色泽,鲜明的亮面烤漆如大自然灵动。还有其它值得探索的作品,不妨亲自到现场,以肉眼感受动态的变化之美。

图/蓝骑士艺术 Bluerider ART提供

图/Chris Chen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