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言耸听的「都更已死」!

陈泰源最近看到一些掌握媒体资源的房地产名嘴,一直刻意在散播公寓价跌」的讯息,主要是针对「都更条例将变得更严谨」表达不满之外,并再次污名化所谓的钉子户,让笔者深深不以为然。

在同一集财经节目中谈到「公寓价跌」,某位名嘴先是提到「下跌」,后来改口「下修」,最后在节目尾段改口讲「回档」。所以到底是真的跌?还是回归理性基本面

坦白讲,除了未来政府公布的「实价登录」数据外,一般民间团体提供关于「公寓价格下跌」的数据我都不相信,因为人为操作的可能性太大。除了部分大安信义区,公寓卖到比华厦还贵的本来就该下跌外,实在令人无法想像公寓产品会单单因为「都更条例更严谨」而下跌!?

公寓是多么吸引人且具竞争力的产品啊?相较于预售屋、新房子、中古屋华厦等,公寓是同地段住宅型产品中,价格是最低廉实惠;从简单的供需逻辑来看,公寓释出的比例亦是最低,市场上始终粥少僧多。

对于20~40岁预算不足的年轻与青壮年人来说,只要可以进驻我想住的地段上,屋龄老旧又何妨?爬个楼梯当健身有何不可?买到顶楼搞不好还有顶加可使用!超低甚至零公设(有些将来还可以补登公设坪数),没有把钱花在虚坪上何乐而不为?对于首购自住的年轻族群来说,中长期投资都更,长期抗战更是没在怕的啦!

因此「都更条例更加严谨」不过就是吓跑了短期炒作的投机客而已,却可以让都更机制更健全,对于处在资讯弱势住户们来说更有保障,所以怎么可能会因「此」而跌?

在独裁或共产国家才会讲求效率日本六本木号称「都更模范」都搞了15年,台湾建商们搞个都更不过5、6年就在哀哀叫?那些成天在抗议的少数住户、学生教授们,绝对不是反对都更,而是反对都更的「部分法条」、「实行细节过程粗糙」与「资讯、权利权力不对称」、「黑道介入(笔者亦有亲身经历)」等等不公不义!

「都更条例更严谨」绝不代表「都更遥遥无期」,更不等于某些房地产名嘴危言耸听的「都更已死」;倘若一栋屋龄超过40年的老旧公寓,外面下大雨屋内小雨,我才不相信屋主不愿意都更!

就算真有所谓的「最牛钉子户」好了,那就不要并入规划范围不就好了?总使他让整个社区「看似不完整」,搞得像ㄇ字型畸零地;对于某些人而言,这似乎影响房价;但这样的景象国外却看似稀松平常,且有太多例子可举,为什么?因为这样的「不完美」正是民主人权、进步、成熟、伟大的国家象征啊!

作者陈泰源,大毕,北市,普通老百姓。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