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生成视频,打开哪些可能(新语)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董映雪

《人民日报》(

2025年01月02日

第 13 版)

桌上的书籍倏地化作白鸽,翩然飞向天空;上一秒还置身幽静山林,下一秒就步入水墨世界……近日,短视频平台快手自研视频生成大模型“可灵AI”推出导演共创计划,9名导演发布自己创作的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短片,让我们看到了文本生成视频的更多打开方式。

新年伊始,在对过去一年的盘点中,AI被频频提及,文生视频也是热门领域之一。文生视频,顾名思义,就是依托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文本指令生成视频内容。过去一年,国内外相关大模型竞相涌现。文生视频作品《江山如此多娇》《千秋诗颂》《中国神话》《山海奇镜》等带来新鲜视听体验。2024年末,央视新闻还与“可灵AI”合作推出AIGC大型晚会。

“突破”,是参与共创计划的导演共同的感受。文本中“长”出画面和视频,想象化作具象,文生视频让电影有了新的创作空间。导演俞白眉认为,通过颠覆原有影视制作流程和范式,文生视频得以激发一片创作蓝海。

“融合”,是文生视频创作的另一个关键词。创作并非无所凭依,文生视频之所以能飞向更高远的天空,离不开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作“风筝线”。文生视频大模型让“技”“艺”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与艺术审美携手共进。导演李少红把人工智能比作“魔童”,纵然有极强的学习能力,仍需要创作者通过专业训练和审美塑造加以引导。人工智能可以在一秒内“读书破万卷”,但唯有在与人的审美互动中才能“下笔如有神”。

9部AIGC短片推出后,有网友留言:“文生视频大模型的出现可以填补影视界没有我的空白。”这句玩笑话,也正变为现实。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4)》显示,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用户规模已达2.3亿人。新技术有望催生新职业,文生视频大模型的广泛应用离不开专业人员参与,以减少磨合问题、提升制作效率。

人们也对文生视频有了更高期待。“有AI,但能不能没有‘AI味’?”除了技术要不断迭代,也要求创作者提升文化素养、审美能力,以AI赋能,尤其是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池春水”。

期待之外,也有担忧。“海量内容谁来监管?”“版权谁来保障?”有人把文生视频大模型比作“潘多拉的魔盒”,我们必须紧紧握好钥匙。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部署“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文件相继出台,要求严格审核、对AI生成内容做出显著提示等。只有监管到位、规范落地,才能让文生视频大模型走得快、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