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市集商机大 政府应扶植

台北市政府在西门红楼打造文创基地后,市集文化逐渐茁壮、成长。图为红楼文创市集。(黄敬文摄)

文创市集近年在台湾风行,经济效益随市集特色与地点有所不同,不仅无法计算产值,也难以构成产业链。学者认为,文创市集属非正式经济,须靠政府策略扶植,让摊主逐步建立品牌提升规模,才能转化为正式经济。

据举办文创市集的策画厂商推估,台北市周末假日每天至少有20场文创市集,以松山文创园区为例,周末每天有40摊,1天营业额约20万元,周休2天就可进帐40万元,1年产值上看2000万元,经济效益不容小觑。

文创市集不仅带来商机,也带动地方观光发展,台南市森山市集每年均吸引超过2万人次参加,使周末原本就不好订房的市区住宿更一房难求,在台南举办大型市集引进的观光人潮,约可提升1至2成以上住宿率;东海岸大地艺术节「月光.海」音乐会和市集活动期间,周边民宿也非常抢手,民宿业者说,只要主办单位宣布活动卡司及场次,当天就涌入订房电话,不到1周就全被订满。

松山文创园区总监陈玉秀形容文创市集就像「文创品牌海选」,不但可让个人创作在市场试水温,也可借机练兵,调整创作与市场对接,逐步学习成本、人力、财报、线上线下管理。

台北教育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经营管理学系教授邱咏婷认为,文创市集比较像是非正式经济模式,年轻人透过文创市集创业,可以不用负担高租金,但后续政府还是要策略扶植,投入资源鼓励并创造多元的土壤让创业者生根发芽,逐步升级商业规模,最终才能创造经济效益,进入所谓「赚钱的产业链」。

文化部表示,去年补助12县市政府所提地方文化创产业发展计划,总补助金额计2100万元,今年补助15县市政府共2128.8万元,目前多数县市皆已发展出著名文创聚落及市集。为支持微型文创业者,自前年起对16至22岁青少年发放文化币,也将文创市集纳入,截至今年8月底已有165场次市集适用文化币,文化币使用金额逾76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