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知乎有故事

再过几天,知乎就整十岁了。

对于知乎,我有着较为特殊的感情。

这不仅仅因为我是知乎第1710号用户,也不仅是这么多年一直在知乎阅读、搜索和创作,更因为,我和知乎之间,有着一些颇有缘分的小故事。

故事一:观察知乎的打工人

2011年,我曾在极客公园当过一段时间兼职打工人。

博友阿禅在极客公园任职,邀我同去,但我不方便全职,权衡之下,阿禅让我采取在线兼职的方式,当起了极客公园的“产品观察家”。

产品观察家的任务并不重,就是每周以电话的方式参加公园的选题会,然后确定好选题,一个月写两篇产品观察文章,投给公园的产品观察专栏就行。

参加选题会的除了阿禅,还有原《商业价值》杂志的张鹏、成远等,短暂时光的思维探讨与碰撞对我影响颇深。

我观察的第一个产品就是知乎,我现在都还记得那篇文章的标题叫《知乎启示录》(我把文章链接放在了文末的阅读原文中,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那时候知乎刚上线不久,还有人在讨论知乎是不是模仿了quora,但因为优质的种子用户、良好的社区氛围以及知乎对细节的追求,知乎开始展露出独特的气质。

记得赠送给我知乎邀请码的那位老师,对我千叮咛万嘱咐:

回答一定要高质量,问问题之前,先Google一下看有没有答案,回答问题之时,仔细检查有无错漏之处……

正是在这样的传承中,知乎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了过来。

这些年来,知乎融资、破圈,在用户规模和结构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总有一些核心的东西没有变,即使在遭遇悟空问答这种强劲对手重金挖人的情况下,知乎似乎总保持着自己独有的步伐。

很喜欢知乎“一小时”系列电子书的一句话——你很忙,但知识不慌张,其实知乎也是这样。今天,看到悟空问答APP宣布停止运营的消息,不由得更感唏嘘,或许做知识类产品,是急不得忙不得的。

故事二:在知乎买王小川的微信号

我有搜狗CEO王小川的微信号,这个微信号是我花10块钱巨资购买的。

那是在2016年的愚人节,知乎推出了一个叫做“值乎”的产品,大家在这里贩卖自己所掌握的信息。

知乎CEO周源卖起了搜狗CEO王小川的微信号,王小川一看这样还不如我自己来,于是也开了个帖子卖,售价10元,我当即买了下来。

原以为这只是小川总的一个小号,没想到是他的常用号,原以为只能偷偷视奸一下他的朋友圈,没想到后来时不时还聊一聊,关于搜索、关于自然语言处理、关于墨水屏阅读器等等,受益匪浅。

“值乎”是知乎工程师的内部创意,从2013年开始,知乎每年都有一个内部的 hackthon(黑客马拉松),就是封闭48-72小时,自由组队,做出一些好玩的产品参赛,知乎和微信合作的维权产品就是2014年的优胜创意,而“值乎”,则是当年的第一名。

“值乎”上线之时,知识付费的概念还没有兴起,可以说是很超前的一个模式,虽然最后值乎没有像分答那么火,但从“值乎”到“知乎Live”、知乎书店、盐选会员、海盐计划,知乎对于知识变现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

在昨天十周年的活动上,CEO周源说:

目前知乎已有100位创作者,月收入超过10万元;有1000位创作者,月收入超过1万元。

很多人可能嗤之以鼻,这个数据也好意思拿出来说?相比于其他一些平台接广告接到手软的中V大V超大V,这个数据的确不算啥,但我觉得其意义还是不同的。

知乎是基于“认知盈余”建立起来的知识社区,用户在这里提出问题、分享“认知盈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收获,而这些收益,可以算得上是“认知盈余”换来的额外收益,是一种站着把钱赚了的优雅模式,和写软文发硬广的体验全然不同。

我的这两个小故事,和昨晚知乎十周年活动上几位知友分享的故事相比实在不足为道,但对我来说却十分特别和有意义,相信不少人在知乎都有收获、有故事,这正是知乎的魅力所在。

下一个十年,知乎会走向何方?

我不知道,但我希望自己能与知乎擦出更多的知识火花,发生更多的有趣故事,也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在知乎找到属于自己的故事,可能关乎爱情、关乎友情、关乎成长、关乎启发……

那样的知乎,该是多么有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