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近在天边远在咫尺」小灯泡妈:重视被害人的司改应从通知书开始

王婉谕说,「我们是如此靠近,有时却又如此遥远,如果沟通可以更简单明确,误会当不至于再次发生。」(图/资料照/记者季相儒摄)

记者陈俊宏综合报导

「亲爱的司法,原来我们近在天边远咫尺」,小灯泡妈妈王婉谕再批高院,她说,「一个枝微程序中的一纸通知书,就是连接起被害人重新信赖司法的强力工具。一个重视被害人的司改革,应该从这里开始。」她提出4点,「如果沟通可更简单明确,误会当不至于再次发生。」

高院审理小灯泡案,16日开庭时,法官谕知希望本案能在7月前宣判。王婉谕16日深夜在脸书以「被害人在诉讼中的角色为何」为标题表示,「即便司法改革谈了,司法院也大张旗鼓地开了被害人诉讼参与的公听会记者会,热烈的讨论了被害人的各种权益,但....没有尊重被害人的心,讲再多都是屁!!今天看到新闻,我终于又知道了本案的进度『5月辩论终结,希望最晚7月底前进行宣判』司法制度,非常优秀的始终如一!从侦查庭到二审,都一贯保持着当事人得透过新闻才知道诉讼进度的状态........」

实际上,高院16日进行的庭期,提讯被告王景玉审理延长羁押问题,王当庭表示没有意见律师也说具状陈述意见。另外,受命法官吴秋宏也询问函请台大医院精神鉴定的意见,并说因《刑事妥速审判法》的关系,希望本案能在5月辩论终结、7月底前二审宣判,随后结束庭讯。整个过程约15分钟,不仅小灯泡母亲未到,甚至连公诉检察官也认为程序未涉及实质审理而没莅庭。

▼王景玉16日被提讯到高院,讯问延长羁押问题。(图/记者吴铭峰摄)

对于小灯泡母亲如此激烈回应,高院颇为无奈指出,16日审理延长羁押问题,依法不需传唤证人、告诉人,法院也不提示证据,不进行言词辩论;而高院先前开庭时,每次均透过小灯泡母亲委任律师转达,希望对方能到庭参加审理程序,但都遭到拒绝。

高院甚至主动表示,若小灯泡母亲不愿与凶手面对面,可另外安排庭讯方式,但对方仍消极拒绝。高院某法官私下表示,「法院实在用心良苦,想听听被害人意见,但不得其门而入。」

对此,王婉谕17日傍晚再度于脸书发文,「台湾很小,我们每个人都很近,但资讯落差有时真的拉大了距离。我们国人可爱的地方也在于常常能为他人设身处地着想,这就是为什么当小灯泡出事时,每个台湾妈妈或家长的心都在淌血。」

「我们是如此靠近,有时却又如此遥远,如果沟通可以更简单明确,误会当不至于再次发生」,王婉谕提出4点,第一,感谢合议庭之前对被害人的重视,以及这几次维持羁押的裁定;第二,理解合议庭基于过去惯行及预期被害人出庭劳费,而没有特别传唤被害人方;第三,感谢法官在延长羁押庭中,积极与辩护人交换意见,意图稳定未来程序及节奏;第四,感谢记者在庭内巨细靡遗的第一手报导。

▼王婉谕曾参与总统府司法改革国是会议。(图/资料照/记者吴铭峰摄)

王婉谕说,「那为什么法官、记者都很认真的状况下,被害人会有受伤的感觉?因为在这一个仅仅是关系到被告是否延长羁押的庭期中,不可避免地会牵扯到整体诉讼程序进行的讯息。而当被害人方掌握讯息的时间晚于公众时,被害人在侦查程序中的经验就立即被唤起了,我们离被害人实质参与审理程序的愿景感觉又远了一点。」

王婉谕指出,「如何解决?根据告诉代理人于其他案件,作为强制辩护案件辩护人的经验中,许多法官也都会发出通知,邀请被害者方一起参与、观察羁押程序之进行」;如16日告诉代理人有机会可以参与程序,被害者那在侦查中永远晚于媒体知悉讯息的痛苦,就不会再度被唤起。

王婉谕认为,「一个枝微程序中的一纸通知书,就是连接起被害人重新信赖司法的强力工具。一个重视被害人的司法改革,应该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