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前有多强,拿他怎么办?

去年9月,中国男篮未能在男篮世界杯上取得理想的成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CBA联赛对自身的外援制度进行改革。

但在受到疫情的影响后,多名外援无法参加上赛季CBA复赛阶段的比赛,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让CBA的新这项政策提早实施了。

在这种背景下,确实有越来越多的国内球员在进攻端扮演了更多的持球戏份,录得了不俗的面板数据,并且赢得了不少赞誉之声。

吴前 ,正是这些球员中的一位,甚至是其中最特殊的那一位。

吴前在进攻端有多强

第一、吴前拥有国内球员中最出色的持球投能力

CBA限制外援的初衷是,尽可能减少小外援在进攻端的终结戏份,从而让国内球员去分担这部分任务。

然而,新的外援政策同样会波及大外援。尤度、莫兰德、达卡里·约翰逊甚至梅斯这种球员的出场时间被压缩,必然导致CBA的整体护筐水准大幅度下滑。理论上,国内球员在这种环境下更容易通过攻筐来实现“加量”的目标。

即便如此,由于种种因素,CBA球队在上赛季复赛后也转而寻求了大量低效的距离解法。比如:山东队在把朱荣振吴轲加入主要轮换后增加了低位中距离解法,代价是效率低下,还容易赔上失误(包括一些3秒违例)。

而和护筐水准倒退关系不大的“加量”方式,无疑是持球投。

前本就属于在运控方面有着先天优势的后卫,近年来他在这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进步;吴前也有着不错的投射基础,这也是持球投技术中的重要一环。

然而,以上两点都是通往持球投大神之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后卫不同于前锋,无法依仗着身高或者力量开发出大量的持球投机会;但后卫的优势是,和对方的内线有着更为明显的体型差,而挡拆正是利用这种体型差的最好方式。

吴前出手速度极快,能够在瞬息万变的挡拆中开发出大量的持球投三分机会。一旦对方采取保守的绕防或者蹲坑策略,吴前立刻能够予以回应:

事实上,用这种极为保守的方式来防守吴前的挡拆进攻是最不合适的。上个赛季遇到同曦时,吴前曾迫使哈达迪扩大了防挡拆的区域(哈达迪平时防国内球员挡拆非常保守)。

有些CBA球队也会采取换防策略来限制吴前,吴前在曾用持球投方式来回应以防守闻名的周鹏

必要时,吴前也会在面对换防时利用后撤步来开发持球投三分机会:

吴前频繁出手持球投三分,并不代表他没有掌握持球投中距离技术。事实上,持球投三分本身就是持球投技术中的最高级版本,这在更为先进的NBA都是稀缺资源。在必要的场合,吴前也会通过持球投中距离来实现“加量”的目标:

随着球队告别双小外援同时在场的模式,吴前在持球投三分方面的表现极有可能在国内球员中自成一档了。

第二、吴前是个“很狡猾”的无球射手

在双小外援时代,吴前能在进攻端做到无缝连接,正是因为他兼顾无球风格的特点——吴前不局限于难度较低的定点接球投,而能在借用无球掩护接球后快速出手。即便在无外援状态下,浙江队也会为他设计大量的无球战术

吴前也非常善于在跑无球战术时穿插入大量的细节,连续虚晃、反跑等方式都是他的常规武器:

吴前现在也非常善于利用这种介于有球和无球之间的方式来开发三分球机会:

嗯,这球很像大洋彼岸的那个男人:

截止11月6日,吴前每百回合可以出手三分球14.3次,在国内球员中(出场100分钟以上,下同)仅次于邢志强和李泓澎

第三、吴前是一个被低估的突破手。

吴前要在进攻端达到主攻手的产量,不能只靠三分球一个环节(库里都做不到)。由于很少出手中距离,他的另外一个选项自然是:突破攻筐。

与郭艾伦、孙铭徽这种后卫相比,吴前在攻筐方面必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这不代表吴前在这方面的能力很差。

上个赛季,吴前在篮下出手区域的频率尚可,但由于联赛多数时间的护筐水准较高,吴前的篮下命中率是低于后卫平均线的56.8%。

本赛季,吴前愈发善于利用自己的速度和变向创造突破机会了,这也让他获得了大量的造罚球机会:

广厦交手时,对方曾经在第三节摆出了朱俊龙打大前锋的阵容,在这种环境下,吴前的攻筐难度无疑会下降,这也成为了他在第三节爆发的原因之一:

但必须承认和强调的是,吴前如今的攻筐表现也受益于联赛整体护筐水准的下滑——揭幕战对阵广东时,对方最强的护筐手易建联就因伤无法出战。

第四、吴前的传球能力比较出众

在现代篮球中,主攻手最需要的无外乎持球投、攻筐和传球三大技能。在加入了更多的持球戏份之后,吴前也释放了自己的传球潜力。

与传统理念不同的是,吴前在阵地战的传球是建立在频繁改变对方阵型基础上的。忌惮于吴前出众的持球投技能,对方在防守吴前的挡拆时不得不让中锋频繁外扩。这往往意味着,对方的后续轮转容易出现漏洞:

而在跑无球战术的时候,吴前也会遇到类似于库里的待遇:

所以,这就是传说中的“吴有引力”?

另外,在小外援戏份减少的情况下,吴前也承担起了更多的持球推快攻戏份,他也善于在这种稀疏阵型中找到队友:

截止11月3日,吴前每百回合要送出13.4次助攻,在所有CBA球员中位居第5。

早在上个赛季复赛期间,吴前的进攻影响力(obpm)就已经达到了国内后卫中最高的+6.85。本赛季在进攻端“持续加量”、传球更多之后,吴前很有可能已经成为了国内球员中进攻表现最好的那一位。

所以,其他球队应该如何限制吴前的发挥呢?

第一、对位他的球员要求极高。

吴前善于利用挡拆创造投射机会,所以对位他的球员要有不俗的挤掩护能力。

山西队刘冠岑在上赛季季后赛期间就做得不错,但在常规赛交手时刘冠岑主要防守浙江队的小外援;北京队周仪翔也是一个合适的人选,甚至体型相近的刘晓宇也是一个不错的选项。

周仪翔防守吴前

吴前是不错的突破手,所以对位的球员至少要有不俗的横移技巧。上赛季常规赛交手时,山西队在2-3节用原帅防吴前实属无奈之举,而前文提到的这两名北京队球员则基本符合这个标准

如有必要,这名球员在单防吴前时最好还有不俗的侵略性,孙铭徽正符合这个标准:

吴前还善于利用无球掩护创造机会,因此,对位他的球员要在无球侧保持极高的专注度,不能轻易被吴前的虚晃欺骗到,刘晓宇在这个回合里就做得不错:

第二、中锋不能执行蹲坑策略,3-4号位的护筐水准要高。

即便对位吴前的人能够符合以上要素,对方也很难完全限制住吴前。

上赛季季后赛,辽宁用高诗岩或者赵继伟这样的同位置防守高手去对位吴前,依然无法限制他的挡拆和无球进攻,这里面的重要原因是:辽宁队的中锋是防守风格极其保守的韩德君

因此,中锋在防吴前发起的挡拆时都需要积极外扩,在第一波延误时造成失误自然是最理想的结果。而要达成这种效果,中锋必须具备不俗的机动性,北京队的李慕豪范子铭基本符合这个标准,所以他们在这个回合里就做到了:

如若不成,则要尽可能迫使吴前出球,并利用后续积极的轮转迫使吴前出现失误。广厦用赵岩昊对位吴前,孙铭徽在无球侧扫荡就能起到这种效果:

同时,由于己方中锋离开篮下,防守方的3-4号位球员(尤其是4号位)必须具备出色的护筐能力。比如这个回合里,李慕豪跟着张大宇离开篮下后,汉密尔顿“防”靠近篮下的刘泽一时就需要积极护筐:

第三、全队积极退防。

另外,防守方也要时刻提防吴前推动的快攻,尽管这会让他们牺牲一部分争抢进攻篮板球的机会。

北京队曾经在上赛季半决赛让限制住了广东队的快攻(上赛季的广东队是CBA最擅长快攻的球队),如今的他们依然非常重视这一点:

因此,北京队确实在理论上具备了限制吴前的防守资源。然而,当双方第二次交手时,吴前却再次交出了出众的表现。

所以,浙江队是怎么调整的?

第一、次回合交手时,程帅澎没有出场。

全华班状态下,程帅澎是队内仅次于吴前的主攻手,这意味着他能够帮助吴前在进攻端“分量”;而一旦他不出场,吴前就必须在进攻端“加量”。这种差异,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吴前的单场得分数据。

第二、浙江队多用射术更好的4-5号位球员。

多数情况下,浙江队的习惯是张大宇和刘泽一走5号位轮换,朱旭航赖俊豪走4号位轮换。其中,张大宇和朱旭航明分别是各自同位置投射能力好得多的球员。

双方第一次交手时,俩人一共打了近46分钟,而第二次是69分钟。

朱旭航多上场的价值在于,由于北京要用朱彦西对位他,吴前找4号位掩护的价值反而比5号位更高:

二人同时在场的时候,朱旭航在无球侧能够站到三分线外,且不拘泥于牵制力更小的底角;张大宇虽然只能站到长两分区域胁,但也足以让北京队的中锋顾此失彼了。因此,吴前在攻筐时有了更多的空间:

第三、吴前自身状态的起伏也有一定的原因

高产型三分球射手在稳定性方面确实会稍差,强如库里也会出现18年总决赛G3的表现。与首回合交手不同的是,吴前次回合终于能在刘晓宇的贴防下命中这种投篮了:

一个鲜为人知的事情是,吴前上赛季前三场的三分球命中率是26.3%(19中5),结果吴前整季交出了37.1%的三分球命中率。

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则是,吴前在去年夏天的三分球命中率是20%(20中4)。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