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不只能拍照 还能修电塔

台电去年首度导入「无人机」科技协助电塔智慧巡检,搭配自动化监测设备全面掌握电塔即时状态。(台电提供)

台电表示,过去电塔巡检除仰赖人力上山下海费时费力,台电去年首度导入「无人机」科技协助电塔智慧巡检,搭配自动化监测设备,全面掌握电塔即时状态。

我们常可在山上看见红白相间的壮观电塔,牵起的输电线路越过层层叠叠的山头,但你知道全台湾共有多少座电塔吗?这一座座电塔,是把电厂发出的电力,接力串起全国电网的核心关键,全台目前共有近2万座,合力搭起超过1万3千公里的输电线路,等同台湾环岛超过10圈;也因此,一座电塔有事故就可能动辄影响民众用电,确保电塔健康的监测巡检更显得格外重要。

管理2万座分布在全台各角落的电塔可不是件容易事,台电说明,原本就设有「电塔维护管理系统」,针对电塔健康度进行定期监测「健检」与维护保养,如对高度动辄20公尺以上,甚至高达100公尺的电塔来说,头号敌人不是强风,而是盐雾腐蚀,甚至会减少电塔寿命周期达20年,如临海电塔寿命周期约20年,山区平均则可达40年以上。

台电以与海岸线距离区分雾害等级,由轻至重划分A至E共5个级距,位处不同盐雾害等级的电塔各有对应的寿命周期、定期点检频率绝缘碍子清洁维护周期与油漆频率等要求。另外,台电也针对电塔基础(塔基)采滚动式的颜色管理模式,依地质、边坡、崖高、水文植被及线路重要性等不同环境因素进行管理。

因应近来无人载具发展成熟普及,台电也从2019年起首度导入「无人机」协助监测电塔导线温度及智慧巡检。台电指出,输电线路连接处会有螺丝及压接点,若螺丝松动,阻抗会变大,就容易发热,温度过高恐致线路断裂、影响供电,因此需以红外线影像仪定期监测,而既有做法是同仁手持红外线影像仪设备走到线下测温,后续需将结果记录带回办公室判读,现在则可用无人机搭载小型红外线影像仪测温,除可解决交通不便、运维人员往返奔波时间,无人机飞行也可取得较好的测量角度。

台电表示,目前已将无人机运用如在河口、湖中间等交通不易到达地区的电塔巡检及事故查找,当线路临时有事故发生,因输电线路处于送电状态,无人机亦可协助即时确认,安全而快速拿到第一手资料,缩短掌握设备现况的时间。由于许多电塔座落山区,常因信号太弱影响监测资料传输,台电现正尝试在电塔架设兼具地线功能与通信传输的复合光纤架空地线(OPGW),加上无线通讯,可让资料传输比4G更稳。台电说明,目前也已在花莲地区实地测试自动化监测设备,如电塔及塔基倾斜计、山崩地滑警示计、定置型倾斜计等,将电塔及地层监测数据即时汇整在同一个平台,若发生豪大雨或事故,可即时掌握全部电塔状态。

近年极端气候也为电塔维护带来不小挑战,过往绵绵细雨的梅雨季变成短时间密集降下、且夹带雷击的超大暴雨,常因击中导线、碍子等输电设备而造成线路跳脱停电,台电现在亦于重要线路主动装设避雷器,整体预防监控投入更胜日韩。

台电说明,既有「电塔维护管理系统」与气象局、国家灾害防救中心可同步落雷、雨量等外在环境资讯,加入电塔无人机智慧巡检及自动化监测等数据后,更可成为全方位管理及预警平台,未来只要知道地震范围,透过平台就可即时了解震区电塔状况,透过科技健检,让电塔更健康,供电稳定再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