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中东行 中国对阿拉伯最大规模外交行动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左四)10日结束沙乌地阿拉伯之行,中国外长王毅形容此次是「中国对阿拉伯世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外交行动」,图为习近平与阿拉伯国家领导人合影。(新华社)

习近平12月8-9日访阿拉伯国家之双边峰会外交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0日结束沙乌地阿拉伯之行,中国外长王毅形容此次是「中国对阿拉伯世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外交行动」,期间与近20位阿拉伯国家领导人举行双边会谈。不过学者分析,美沙的紧密关系非中国一次国事访问即可扭转,沙国对涉及安全领域事务非常谨慎。

中共20大之后,习近平有三波密集的峰会元首外交。前两波是11月在印尼举行的20国集团(G20)及泰国举行的亚太经合会(APEC)峰会,两峰会期间,习近平与19国领导人及联合国秘书长等23位国际领袖会晤。第三波则是访问沙国和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习近平与18位阿拉伯国家领导人举行双边会谈。

元首将两年一会 签20份合作文件

王毅说,中国提出未来3至5年与海湾国家合作五大重点,包括能源、金融投资、创新科技、航太、语言文化等。

王毅也指出,中沙两国达成每两年轮流举行元首会晤的共识,双方并发表联合声明,签署20份合作文件,涵盖共建一带一路、能源、投资、司法、教育、新闻等领域。

习近平在利雅德曾表示,中国将努力推动以人民币购买石油和天然气。路透分析指出,此举将支持中国确立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削弱美元对世界贸易的控制。

路透指出,沙国若在石油贸易做出放弃美元的任何行动,都将是令人震撼的政治举动;沙国先前为了对抗美国可能立法让石油输出国家组织(OPEC)成员面临反托拉斯诉讼,曾扬言放弃以美元作为石油交易货币。美国智库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IAGS)所长鲁夫特(Gal Luft)则分析,此举可能加速「去美元化」趋势、且已开始发生,中沙有大量的贸易往来,没有理由继续以第三方货币交易,并承担汇率成本。

专家直言 石油去美元化正在发生

尽管中国将沙乌地阿拉伯拉进「朋友圈」,但德国之声报导,义大利国际政治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塔米米指出,利雅德对华盛顿所关心的领域,「非常谨慎地行事」,尤其是在国防、电信和核能方面。

沙国携手北京 盼实现2030年远景

但塔米米也说,沙国仍会与中国合作,因为沙国相信,由王储穆倡导的改革和经济多样化议程「2030年远景」的成功,取决于和北京的合作。

BBC引述台湾亚洲交流基金会访问学者胡莎娜的说法,认为中国希望利用沙国日益增长的反西方情绪,以期在该区域建立反对西方联盟,「北京想展示自己在中东既是一个朋友,也是战略玩家」。

但胡莎娜也强调,沙国和美国绑定之深,并非一次国事访问可以扭转,从中沙两国发布的合作成果看来,几乎都集中在经贸领域,并未延伸至安全和战略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