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征失利陈昌浩落魄去找高敬亭,高敬亭:庙小,容不下你这尊大佛

前言

1936年,红军的三大主力会合,并且开始制定新的作战方案,首当其冲的就是准备渡黄河。

但是由于国民党的阻碍,西路军被迫开启了西征的路程,然而路上的艰难险阻实在太多,导致西路军只剩下寥寥无几。

陈昌浩想借助高敬亭的军队东山再起,但是高敬亭却一口回绝了他,并说:“我这庙太小,容不下你这尊大佛!”

要知道,高敬亭和陈昌浩也认识了四年之久,他们为什么会不欢而散?高敬亭为什么又会说出这句话?

一、陈昌浩

陈昌浩诞生于1906年,来自湖北武汉一个平常的乡村。年轻的陈昌浩凭借聪明的才智进入了一个高等学府,在那里他巧合地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深受其理论吸引的陈昌浩,投入进共产主义的探索,并于192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作为共青团的一员,陈昌浩在家乡承担起了宣传工作的责任。

在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宣告在七里坪成立,而当时年仅25岁的陈昌浩作为政治委员,承担了这个新生力量的领导责任。

他们在中央苏区之外建立的领地,成为了他们的坚固基地。在那动乱的年代,陈昌浩领导下的红四方面军用坚定的战斗力展示了他们无比的英勇和决心。

1936年的十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圆满完成了三大主力的会师使命,此时,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决策派兵到宁夏开启新的战役,这是继续前进的政治和军事机遇的重要一步。

红四方面军接到行动指令,即以一个月的时间恢复体力和准备,以便在接下来的任务中渡过黄河并向北方的宁夏进行夺取。

在这次战役的变动中,党中央决定把位置在河西的部队改为西路军,并向西出发,但中央考虑到新疆的特殊环境和不利于西路军的战场态势,决定让他们撤退。

然而,陈昌浩在收到消息后,坚定地回电,表示他有信心完成接济任务。于是,激昂悲壮的西行之旅拉开了帷幕。

在经历了一次次血肉横飞的战斗后,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展示了其坚韧不屈的决心和勇气,他们以血肉之躯,构筑起保卫家园的壮丽画卷,歼灭敌人两万人以上,并为河东的红军主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援。

然而,他们面临的敌人,具有相当的实力,是由国民党的正规军和地方民团组成的联合力量。

在这显然的敌我实力差距前,西路军不得不付出沉重的代价,往往以两三名战士的生命,换取一名敌军骑兵的陨落。

而河西特殊的地形、严酷的气候条件,以及后勤补给的不足,使得他们的战斗情况异常艰难。在这场斗争中,由于敌我实力的悬殊,西路军的优秀战士只剩下数千人。

在这种艰难情况下,思虑再三,陈昌浩决定将剩余的经历过生死战斗的部队分为三个支队,他们会分批离开战火纷飞的前线,返回延安。

然而,这场以失败收场的西征,成了陈昌浩一生心中无法抚平的创痛。

二、分道扬镳

战役的失利,我们的队伍在祁连山遭受了痛苦的挫折。在这样的局势下,西路军军政委员会认识到了形势的严峻,不得不在祁连山石窝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讨最后的撤退方案。

在这次会议中,列席的领导们最终决定由总指挥徐向前和政委陈昌浩先行返回延安,向中央汇报情况。

当然,徐向前本身并不愿离开他的部队,他愿意留下来稳定军心,但是陈昌浩坚持执行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的决定,这让他们一行只有二十人的队伍踏上了充满了危险的返回之路。

然而,从祁连山至陕北的路途中,马匪频繁出没,二十多人的队伍显得格外显眼,他们白天隐蔽,夜里行动,但危险仍时刻伴随。

几次他们都险些遭遇马匪,生存的情况极其严峻。在如此危险的情境下,徐向前和陈昌浩决定采取分散行进的方式,以降低被发现的风险,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在途中,陈昌浩有幸遇见了赶去西北做生意的湖北老乡但复三,他的热情款待给了陈昌浩和徐向前不小的帮助。

然而,作为山西人的徐向前,口音深重,让人生疑,尽管有陈昌浩这位同是湖北人的老乡在侧帮助掩护,但安全始终是首要考虑。因此,经过一番考虑,徐向前决定短暂休整后立马离开。

但是陈昌浩的身体一直不好,并且在西征过程中长久的鞍马劳顿使他身体更加虚弱,他承受不住长途跋涉,二人只能就此分别。

从长征走到西征,他们的生涯从未分开,可称得上是革命的铁杆搭档。

然而,生活从不完全如人意,此时的徐向前必须做出艰难的决定,只有与陈昌浩分开,才有可能避免未知的危险。

三 、“我这里庙小,容不下你这尊大佛!”

1907年,高敬亭在河南诞生,身上流淌着河南人的刚毅和热诚。他深知知识的重要性,清晰的认知到这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道路。

但是因为家里的原因,上到一半的学堂,最终也没有能力再去上了。黄麻革命的到来,彻底改变了高敬亭的命运,

就像无数受贫困压迫的青年一样,他投身到这场生死存亡的革命斗争中。他的英勇和积极的态度获得了中国共产党的肯定,从而荣幸的成为了一个党员。

带着对党的信仰,高敬亭领会到了自己肩负的重任。在战场上,他总是勇往直前,以至于深得战友们的信赖和钦佩。1930年,他被任命为鄂豫皖特区苏维埃主席以及红二十五军七十五师的政治委员。

同期,陈昌浩担任红四方面军政委,他与高敬亭不仅是上下级关系,而且共同经历了长期的抗敌斗争,这使得两人形成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在陈昌浩的心目中,他坚信向曾是他的手下高敬亭求援是明智之举。然而,意想不到的是,高敬亭以 “我这里庙小,容不下你这尊大佛!” 的话语拒绝了他。

关于这段历史,在公开的记载中并未多见,但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高敬亭曾断然拒绝了陈昌浩寻求利用他的军队东山再起的请求。

可能,陈昌浩早已习惯于军队中的权威形象,习惯于以上级的身份与人交涉。或许高敬亭担忧,他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军队在陈昌浩的影响下,会走向曲折道路,因此他断然拒绝了陈昌浩的请求。

结语

陈昌浩被拒绝后,他觉得很没面子,但是又没办法,他只好先返回了老家。

他想在英山县一带拉起一支队伍,但是由于国民党的监察下,一直没有成果,最终他也只好返回了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