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熱到想移民?溫度、氣候與幸福感,最適合人居的氣溫是...

让我们回到一个人们不知从何时开始就一直在问的问题─从探险家到拓荒者,再到一心想征服世界的君主都问过:我们对温度与幸福感的了解,是否意味着气候「非常温和」的地方住着比较快乐、比较健康的人呢?《做个有温度的人》精彩试阅:

气候与幸福感

大量研究显示,气候会影响我们的情绪与行为。许多人凭直觉或常识认为,忧郁症与漫长、寒冷、阴郁的冬天密切相关。然而,在芬兰,自杀率却与较高的春季气温有关。芬兰自杀现象的相关分析显示,与春天自杀率上升有关的,是阳光增加,而不是气温下降。再次强调,气温不是诱发某种行为的唯一因素(事实上,那项研究明确指出,温度与自杀人数的关系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棕色脂肪是可能的解释,因为经过漫长的寒冬后,棕色脂肪组织的活动可能会在突然变暖的环境中损害体温调节,从而增加自杀风险。

有研究更直接指出,某些气候更容易让人感到幸福。研究显示,月平均气温不偏离摄氏18度太远的国家与地区,居民最满意当地的生活。难道这表示哥斯大黎加、卢安达、哥伦比亚的人比较幸福,俄罗斯、芬兰、爱沙尼亚的人比较不幸福吗?难道俄罗斯人都应该逃到哥斯大黎加生活吗?

夏天热到想移民?大量研究显示,气候会影响我们的情绪与行为。 图/freepik

先别急!

历史、神话、常识一直把幸福与地方连结在一起。哥伦布认为伊斯帕尼奥拉岛是伊甸园,但这不是因为他疯了,他只是根据旧约圣经〈创世纪〉(Genesis)和〈以西结书〉(Ezekiel)中强大的共同文化价值得出结论。在我们这个时代,世界各地有关幸福的大规模调查证实,幸福的价值是源自于国族文化。世界价值观调查(World Values Survey)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那是由欧洲价值观研究(European Values Study)发展而来的,最早是1981年由荷兰蒂尔堡大学的科霍夫斯(Jan Kerkhofs)与德莫尔(Ruud de Moor)领导进行的。这些社会学家想要验证的假说是:现代经济与技术变化,改变了工业化文明的价值观与动机。

1981年以来,世界价值观调查总共完成了六波,而且不断扩大地理与文化样本。1981年做了第一次调查后,第二次是在1990年至1991年进行,第三次是1995年到1997年,第四次为1999年到2001年,第五次是2005年到2007年,第六次则是在2010年到2014年进行。2017年,启动了第七波。(*注)

世界价值观调查的范围很广,目前资料是来自近一百个国家、约四十万名的受访者。这一百个国家合起来的总人口,几乎占全球人口的九成,涵盖了世界上各大文化区中非常贫穷到非常富有的国家,目的是提供一个资料库,以协助科学家与政策制定者了解世界各地人口的信念、价值观和动机。调查的领导者认为,目前为止得出的结论支持以下的假设:积极的经济发展、民主化,以及更高的包容度,使人民更深刻地感受到自己有选择的自由,会带来更多的幸福感。

事实上,研究人员列出「三十项最重要的发现」,每一项都与幸福感有关。因此,世界价值观调查的主要见解很可能是:幸福几乎是所有国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虽然这种衡量标准很少出现在国家政策中,至少目前还没有。

尽管世界价值观调查没有专门研究气候与幸福感之间的关联,但后续的多项研究显示,气候比温带更冷或更热的贫穷国家,会演化出不快乐的「生存」文化;这两种气候都对居民的体温调节有较大的压力。相对的,这些研究显示,无论人均收入如何,气候温和的国家都会演化出随和、适度快乐的文化。最幸福的文化是那些展现「自我表达价值观」的文化─追求自由、社会包容、生活满足感、公开表达的自由,而不是只追求「生存价值观」。不过,在气候比温带更冷或更热的富国,虽然居民面临较大的体温调节压力,但他们依然演化出「自我表达」的文化。

我一点也不怀疑幸福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主题,这个见解著名地体现在美国1776年《独立宣言》中,其主笔杰佛逊(Thomas Jefferson)在列举三项「不可剥夺的」人权时─生命、自由、「追求幸福」─借用了启蒙时代的哲学家洛克(John Locke)的观点。重点是,杰佛逊直接从洛克那里借用了生命与自由这两个概念,但以「追求幸福」取代了洛克原始主张的第三项权利:财产。

我也相信,气候对于塑造我们的幸福感有重要意义,但首先,我们必须以更细腻的用语来定义「幸福」。让我们暂时先接受这个事实:最近的研究显示,无论富裕与否,随和文化的适度幸福感与温和气候有关;而不幸福的生存文化则与极端气候有关,但只伴随着贫穷出现。

在富国,极端气候反而又与最大程度的文化幸福感有关联。仔细阅读杰佛逊的文字,你会发现,他不是直接以「幸福」取代洛克主张的「财产」,而是提到对幸福的「追求」,暗示着那不是被动状态。「追求」意谓付出精力、投入努力与能量,包括在温度明显低于或高于中间温度带(thermoneutral zone)的气候中、调节体温所需的代谢能量。

在探索温度、气候、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时,我们再次发现自己很容易对温度与情绪妄下结论,因此对温度与行为也妄下结论。这里陈述的研究确实显示,气候可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但我会解释为什么这些影响不像常识与一般所想的那么强烈或直截了当。

希望我们在解释温度波动及其对幸福感的影响时,这些见解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有根据的猜测。

温度是环境的一个面向,往往需要我们刻意去关注与努力因应。有些环境比较容易应付,偏离中间温度带最小的环境,消耗的代谢能量很少。然而,温度极端的环境会对我们构成挑战,有些人难以因应,但另一些人发明了中央供暖与中央空调等技术。技术需要很高的网络多元性与社会协作,那可能是我们的体温调节甚至涉及维持更复杂社交网络的原因。在组织不善或缺乏某些重要天然资源的社会里,极端温度可能带来极大的痛苦、疾病与死亡。然而,在更发达的社会里,尤其是可取得策略性资源的社会里,极端气候带来的挑战加速了科技进步,促进商业发展,进而创造了财富。

然而,随着时序深入二十一世纪,演化的文化影响造成全球气候出现前所未有的变化,极端气候将会带来新的挑战。感觉寒冷又悲伤吗?捧着一杯热茶至少可以暂时让你感觉好一些,但那样做不会提高社会因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文化不是放大的个体,那是科学家与民众常做的错误假设。在个人、社群、国家、全球层面上,我们必须学习有效地因应温度与体温调节,这对幸福、健康、长寿来说都很重要,也攸关我们更迫切的生存。

我们应该从详细了解社交体温调节开始,以便大家一起设计出因应体温恒定新挑战的社交方法。温度不会使我们感到快乐或悲伤、变得富有或贫穷,而是会促使我们去应对、去适应、去发明。政府必须透过抱负宏大的研究计划,来促使大家更了解人类的企鹅本性。这些计划必须非常详尽,我们才知道哪些稀缺收入与其他资源可以进行更有效的配置,以便设计与执行社会导向的应对计划。毕竟,我们不可能为了气候都搬去哥斯大黎加。

(*注)编注: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导致调查延宕一年,第七波已于2021年底完成调查。第八波调查预计于2023至2026年间进行。资料来源:https://www.worldvaluessurvey.org/wvs.jsp。

《做个有温度的人:温度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行为、健康与人际关系》 图/时报出版

本文摘自《做个有温度的人:温度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行为、健康与人际关系》,时报出版

Take action!加入《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