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者施耐德电气:搭建生态圈,推进共同减碳
在“双碳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可持续纳入到企业经营的核心战略。而作为先行者,施耐德电气不仅做到了将可持续发展贯穿于业务的方方面面、打造端到端绿色供应链,更是依托领先的数字化技术优势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助力整个生态圈一起加速迈向可持续。
从自身做起 将可持续发展融入业务的方方面面
施耐德电气认为,业务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相辅相成。目前,在施耐德电气的全球营收中,可持续影响力收入,也就是能带来积极气候影响的产品或者解决方案所创造的收入,已经占到总收入的74%,这一比例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80%。
施耐德电气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战略部署可以追溯到20年前。早在2005年,施耐德电气就已经推出衡量自身可持续发展表现的量化指标体系——“可持续发展影响指数(SSI)计划”,该计划每季度发布由第三方审计的《可持续影响指数报告》来评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表现,并且每三到五年将目标迭代升级。
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的测算显示,平均而言,供应链的碳排放水平是企业直接排放的5倍以上。以施耐德电气为例,自身工厂的碳排放在整个供应链中只占10%,而90%的碳排放来自上下游。因此,施耐德电气打造了涵盖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交付、绿色运维的端到端绿色供应链,不仅自身实现了低碳化发展,也推进了产业链上下游伙伴的减碳进程。
施耐德电气主要通过践行数字化、循环经济、清洁能源三大方式来推进和加快“零碳工厂”的建设。目前,施耐德电气在全球拥有93家“零碳工厂”,在中国的29家工厂和物流中心中,已有19家是“零碳工厂”、15家被工信部认定为“绿色工厂”、14家获得认证的“碳中和”工厂、1家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端到端“灯塔工厂”、1家获评发展中的 “灯塔工厂”,18家智能工厂和智能物流中心,为产业绿色发展提供了大量可参考的借鉴。
这离不开施耐德电气对数字化技术的充分应用。数据显示,通过部署多样的数字化运营系统,施耐德电气供应链的整体生产效率逐年提升8-10%。相比2019年基线,施耐德电气中国供应链的能耗整体降低了13%,未来还有望继续降低。
此外,施耐德电气还不断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在中国有21家工厂部署了太阳能光伏系统,其中北京工厂屋顶已安装了目前公司内部最大的光伏项目,年发电量超230万度,承担了工厂每年30%的能源供给。凭借光伏项目和微电网系统,北京工厂也成为了施耐德电气在中国首家获得“碳中和”认证的工厂。
在循环经济方面,目前施耐德电气全球200多家工厂都已实现了零废弃物填埋;厦门工厂2018年建设的废水回收处理系统,实现了93%的工艺废水回收应用于产线,大大节约水资源。
赋能生态 共同创造可持续影响力
对于不少中小企业、刚刚起步的企业来说,践行可持续面临着种种挑战,而先行者的赋能无疑是雪中送炭。为此,施耐德电气搭建了覆盖广泛的减碳生态圈,以经验和技术持续赋能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社会大众等共同行动。面对企业,施耐德电气提供从目标规划、路径设计再到落地执行的全程“陪伴式”服务;面对大众,施耐德电气则通过人才培养、公益倡导等方式助力打造绿色可持续的生活理念。
面向下游客户,施耐德电气自2018年以来已经帮助全球用户累计减少了5.53亿吨碳排放,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8亿吨。
面向上游供应商,施耐德电气于2021年发起供应商“零碳计划”,致力于通过提供技术指导、咨询服务等方式,帮助全球前1000位供应商到2025年减碳50%。到2023年,全球“零碳计划”供应商已完成平均减碳27%的卓越成果。
一个值得记录的案例是津荣天宇。该公司自2021年参与施耐德电气供应商“零碳计划”后,基于施耐德电气EcoStruxure 架构融入多项节能减碳技术,其中仅铺设自有光伏这一项,预计每年就可减碳1100吨。到2022年底,津荣天宇每亿元销售额的碳减排量降幅已达22.2%。
施耐德电气还通过一系列举措积极赋能社会,例如:与30多所国内高校合作共建实验室,推动绿色创新。施耐德电气职业教育计划已与全国超过100所职业院校展开了广泛深入合作,为近千位教师提供培训,受益学生超十万名。
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坚持多年以来,施耐德电气凭借一步一个脚印的实践,获得了全球多家权威机构和知名媒体的持续认可。例如,施耐德电气连续13年荣登企业爵士“全球可持续发展百强企业”榜单、连续12年进入“碳排放披露项目(CDP)A级名录”、连续12年入选“道琼斯可持续发展世界指数”、连续6年荣登《财富》杂志“全球最受赞赏公司”排行榜、连续两年入选福布斯中国“最佳雇主”榜单。
施耐德电气展现出了作为一家拥有影响力的企业,能够如何通过自身践行与对外赋能的双重努力,协同各界伙伴一起加快行动,携手打造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