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耀台湾.「视」界第一 显示科技新浪潮
Micro LED可以作成S形曲线的萤幕。(图/台湾光华提供)
显示器是一种人机界面,也是与人互动最多、最直接的科技;台湾显示器产值全球排名第二,全球第一条Micro LED产线也是在台湾,除了半导体,显示器是最能代表台湾的产业硬实力之一。
七彩缤纷的萤幕显示器,仔细一看,居然是透明的面板;还有S形曲线的萤幕,炫丽夺目的色彩,亮度达1000nits,在阳光底下仍可以看得很清楚,这是全球第一个量产Micro LED镎创科技的代表产品之一。
被称为新一代显示技术的Micro LED(微发光二极体),除了高亮度、高彩度、低耗能,刷新现有显示器的表现之外,尺寸可大可小,小至可以做成0.49吋的AR眼镜用微显示器,大至可以拼贴成四公尺高、183吋的大型电视萤幕,提供科技应用更多的想像。
除了镎创科技,台湾面板双雄友达光电、群创光电今(2023)年也发表了Micro LED手表与智慧车舱,宣示2023年是Micro LED生产元年,展现 MIT台湾制造的实力与能量。
长江后浪推前浪
想了解产业界为何将Micro LED视为终极的显示器技术,并将为台湾面板产业带来另一波机会,要先了解显示器的历史。从映像管显示器到轻、薄、可携带的平面显示器,例如液晶萤幕显示器(以下简称「LCD」)等,这一波波显示器的革命,一次次翻新人类眼前的「视」界。
抓住了笔电、桌上型电脑蓬勃发展的机会,因为消费者需求爆增,台湾面板业总产值早在2010年就达1.7兆元,比半导体产业还早达到兆元的目标。紧接着液晶电视生产成本降低,大量市场的需求,让LCD显示器产业的声势居高不下。
曾见证台湾第一座生产3.5代LCD显示器诞生的工研院电子与光电系统研究所副所长李正中认为:「显示器技术虽是由日本引进,但台湾非常厉害,吃苦耐劳的工程师能够自己摸索,不断放大面板的尺寸与产能,而且生产纪律严明,制造品质优良的面板。」
他解释,显示器的制程与半导体很类似,解析度愈做愈高,线宽就愈做愈小,必须严格管控微缩线宽的规格与制造环境的粉尘,例如粉尘控制不良,显示器上便会出现黑点或是异常的亮点,影响良率。还有玻璃机板的尺寸很大,动辄一至三米的边宽,玻璃容易翘曲破片,若没有很好的生产管控与纪律,组装一定会出现问题。
2015年起,中国面板厂挟政府大量补贴,并恶性削价抢占市场,台湾面板产业产值年年下降,凛冬持续至2021年,面板业产值才重新回复往日荣耀,冲破1.7兆亿元。
台湾显示器产业联合总会秘书长李正中认为,台湾是全世界独一无二同时拥有LED、面板、半导体等三种产业,能力最强的国家。(图/台湾光华提供)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台湾显示器产业能够东山再起,职涯大半时间贡献给显示技术的李正中认为,从2010年代开始,政府透过「台湾显示器产业行动计划」,十年磨一剑,扶植相关材料与设备自主生产,不用依赖进口,供应链完整度是世界最高。例如原本只能由日本生产的偏光板,台湾明基材料已能提供具价格竞争力的产品,或是均豪机密生产自动化的显示器制程设备,展现台湾制造能量。
为了迎战红色供应链,自2016年起,面板双雄关起门来调整体质,朝向做高单价产品的策略,导入自动化生产与AI辨识取代人力检测,线宽线圈虽愈做愈小,粉尘的控制却愈来愈好,解析度也愈做愈高,达到色彩饱和度与影像品质愈来愈好的目标。
从友达、群创都有得到世界经济论坛(WEF)的灯塔工厂认证(Lighthouse Factory)可以看出,在工业4.0、自动化、智慧制造的努力。迎接Covid-19 疫情对远距产业的需求,台湾面板厂更是现金赚饱饱。
因为又好又便宜,包括三星、LG等大品牌电视的面板,都是台湾友达与群创做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是背后的隐形冠军。」李正中强调。
显示器的各种应用。(图/台湾光华提供)
新应用:车用面板
除了电脑与电视,LCD显示器的新应用与未来的战场就在──车舱显示器。
现在所有新出厂的汽车,从仪表板、中控台,甚至是空调、照后镜与后照镜、副驾驶座等,多达9~12片面板,让车用显示器市场暴增。
友达与群创则是车用显示器供应的大厂,订单囊括全球一线车厂,两家2022年在车舱显示器的产值达700亿元。李正中指出,手机与电视可能二至五年就可以换新,但一辆汽车要开十年以上,汽车会经过日晒、雨淋,热度、湿度变化大,车用显示器如果挂了非常危险。台湾面板制造厂在选择材料、组装累积的品质与可靠度,成为世界各大车厂首选。
新技术:Micro LED
2010~2012年还有一个重要的转变,就是韩国投入另一种高阶显示器技术OLED的开发,并且以十年时间取得市场的主导地位与市占率。而今,韩厂同样面临有着政府大量补贴的中国厂在OLED的低价竞争,台湾也面临被边缘化的威胁。
就在此时,另一项新型的显示器技术出现了,就是Micro LED,苹果、三星等品牌大厂也争相投入开发此新技术。
在此,先科普一下何为Micro LED,就是把一毫米(mm)的LED(发光二极体)做成微米(μm,10-6米)的尺寸。
镎创科技董事长兼执行长李允立指出,2011年时,Micro LED还只是停留在学术研究的课题,被认为是「极为不可能」做出来的产品。
原本是台大光电所的教授,自认为是被投资人推出来创业的李允立说:「极为不可能有两种,一种是物理上的不可能,像是哆啦A梦的任意门;另一种是技术上的不可能,Micro LED属于后者。」
简单来说,人一根头发的直径约50~100微米,要把小至肉眼无法判别、30微米以下的LED晶粒(AR眼镜使用的LED晶粒只有2.5微米),做成4K画质,需要超过2,600万颗晶粒。要将数量这么多、体积却这么小的微米晶粒,一颗一颗放到驱动背板上,做成显示器,原理说起来简单,其实这是十分困难的技术。
镎创董事长李允立认为,Micro LED产线的成功,不只来自技术的突破,还有来自全世界投资者在资金与方向上的支持。(图/台湾光华提供)
无数失败后的灵光乍现
这个不可能的技术指的是「巨量转移」。李允立解释,一个新的技术都会存在「missing link」,巨量转移的技术可能属于机械领域,但机械领域的人却不知道什么是LED,也不知道面板,也就是说Micro LED是介于面板、LED、机械制造的三不管地带。
「在做巨量转移技术时,一直都是非常沮丧的,」李允立说起开发的过程:「首先,没有人做过,其次是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我们可以做到巨量转移,但是面板要求良率要达到非常高的99%以上,我们几年下来就只做到70~80%的良率而已。」
后来一个转念的想法,从盖印章的灵感而来。李允立说,过去是将二块很硬的玻璃对压,怎么做良率都是70~80%,但团队想到盖印章时,底下垫一张纸,可以盖得比较密合,换一个思维去试,结果良率就变成90%。
对作科学与技术的人来说,面对挫折是日常、是习惯,李允立说:「面对这么多困难、挑战,每天朝思暮想地想解决它们,有一天突然灵感乍现,但若是没有朝思暮想这么久,没有那么多的失败,是不可能有这样灵感的。」
将微米晶粒种到载板上,就成为晶片载板(COC)。(图/台湾光华提供)
全球第一条 Micro LED产线
将不可能的技术化为可能发生在2019年,镎创科技宣布成功建立全球第一条Micro LED产线,并且开始接单、量产。靠巨量技术进行巨量转移、测试、检查、修复,成功地将Micro LED晶片与背板结合,并且包办从磊晶到Micro LED面板的一条龙生产。目前每月生产一千片以上的晶片载板(以下简称「COC」),卖给同是股东也是客户的三星、友达等大厂。
镎创2014年成立至今,至2022年底已累积730篇包括量产核心技术的专利,同时在2022年成为台湾证交所第一家创新板挂牌的公司,目前仍是全球唯一量产COC的产线。李允立预估,这样的态势至少可以领先两年。
他分析,是因为一开始做对了一件事,就是胶材等化学材料与生产线上几个重要的关键设备都自制。纵使红色供应链挖角工程师也无用武之地,第一买不到关键材料,第二买不到关键制程设备。
目前市面上已有110吋Micro LED电视,要价15万元美金。李允立很有信心地说,Micro LED 可以像半导体一样有着世代的演进,从4吋、6吋到12吋,晶片尺寸也可以愈来愈小。而且就像半导体的摩尔定律,每12~18个月,可以降50%的成本;每五年可以降95%,也就是原来百分之五的价钱,十年之内可以普及至大众。
AR眼镜号称是Micro LED的杀手级应用,又亮又轻又时髦。(图/台湾光华提供)
显示器产业国家队再发光
Micro LED将为显示器产业带来新的机会,李正中指出,人类对显示器有二项基本要求,─是方便携带且萤幕要大,例如现在不只手机,连平板也可以折叠;第二是人类看东西是立体的,但显示器现在只能提供二维的视角。Micro LED因为亮度最高、解析度最高,未来配合光学与软体技术开发,可以呈现立体的动态资讯与沈浸感画面,绝对是开发3D显示最好的选项。
产业分析师认为,镎创科技成功量产Micro LED,可以串起台湾产业链,挑战韩国以OLED称霸的武林,突破中国红色供应链。李允立同意上述的说法,他认为,Micro LED给台湾面板产业一个机会,而且是「跳代」──跳过OLED世代,直接进入Micro LED的世代,让台湾面板产业重新站上发言台,重新有发言权。
「Micro LED是老天爷留给台湾最强的武器,虽然技术很难,但是做出来可以一统江湖。」身兼台湾显示器产业联合总会秘书长的李正中更是做出如此评论。
李正中解释,从晶圆磊晶、驱动IC设计,再到系统组装,Micro LED供应链总共要有三个产业配合,一是面板,一个是LED产业,还要一个很强的产业,叫做半导体,台湾是全世界独一无二同时拥有这三种产业,能力最强的国家。
从LCD取代映像管,OLED吃掉手机与平板LCD市场,「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摊上,」李正中说,显示器产业DNA就是如此,对已经投入Micro LED近十年的台湾来说,将带起新一波显示器的浪潮,让台湾显示科技再次耀眼世界。
本文作者:台湾光华杂志
(本文摘自《台湾光华2023.08》)
《台湾光华20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