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4月PMI降至50.6 专家分析:增长基础不牢固

标普全球6日公布,香港4月采购经理指数(PMI)经季节调整后,由3月的50.9降至50.6。(图:shutterstock/达志)

标普全球6日公布,香港4月采购经理指数(PMI)经季节调整后,由3月的50.9降至50.6,反映营商环境尽管连续两个月好转,惟改善幅度较上月减慢,整体也不算明显。分析指,包括新订单指数下滑在内,一些先行指标都提示业务前景或有疲态,看似支撑近期增长的基础并不牢固。

综合港媒报导,标普全球市场财智经济研究部副总监Jingyi Pan表示,最新4月PMI数据显示,在经营活动增长的支持下,营商环境于第2季伊始连续两个月改善,但一些先行指标,包括新订单指数下滑在内,都提示业务前景或有疲态,看似支撑近期增长的基础并不牢固。

Pan续指,不管本土市场还是出口外销,新增订单紧缩,多少因港元币值走强,影响了私营企业的竞事力所致。不过,港元走强确实缓和了私营企业的价格压力。综合而言,最新数据显示企业依然看淡前景,但整体悲观情绪于踏入第2季降温,这是积极的一面。

数据显示,新增业务虽略减,但为消化现有订单,企业继续扩产。此外,业者月内再度增聘人手,但因对经营前景悲观,所以进一步缩减采购。企业的采购价格3年半以来首次下跌,降低了整体投入成本的通胀幅度。至于产出的销售价格,其涨幅亦见放缓。

调查指,企业的经营活动自3个月以来首次回复轻微增长,至于企业4月新增的订单量较上月减少,走势与产出增长背驰,惟跌幅不大。受访公司表示,战争加剧,经济低迷,这些因素影响了订单数量。就出口外销以及来自中国大陆的订单而言,两者分别下滑至16个月及3个月最低。

随着新增订单减少,私营企业在4月连续第8个月缩减采购活动,库存累积幅度已回落至3个月最低。而港元走强,企业采购投入品的价格也自2020年10月首次下降。为应对整体投入成本上涨,企业调高产出的销售价格,惟有关升幅也同样回落。

报导指,踏入第2季,私营企业对经营前景维持看淡,当中以批发及零售业最为悲观。企业忧虑,战争加剧和经济低迷将影响销情,但相对于长期平均值,则4月份仍较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