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相亲,相成神经

3月4日,一位江苏网友自杀的消息引发热议。这位网友“离灯”深夜留下的博文里,透露了自己准备趁夜深人静时结束生命的选择。

被迫相亲,是众多让她感到压抑的缘由之一。

遗书里,她写道自己心爱的游戏机被砸掉,生活总是处于父母的掌控之下——逼婚、相亲、禁止打游戏,烙成煎熬内心的一道道印记。“冬天马上就要过去了,可惜我再也看不到春天了。”

为她报警的网友留言了最新的进展:“刚才得知消息,已经走了。”

这封遗书引发很多人的共鸣。囿于父母催促不得不去相亲的无奈,重新引来无数网友的共鸣。

结合数据来看,这样的情绪更能得到理解。一份机构研究报告显示,去年,我国超2.4亿的单身人群中,已有相亲经历的人占比超六成,63%的人一年相亲次数不少于三次。15.8%的人则表示,只要有节假日,都会进行相亲。

但这其中,像网友“离灯”一样的情况很容易被忽略——他们常常在家人的胁迫下,无奈参与各类相亲局。

他们之中,原因各异,各有心思。有的只是想避免家庭爆发冲突,有的是为了礼节与体面,有的不过图耳根清净,还有的想继续等待爱情······被摆到饭桌上的年轻人,贡献着一次次露面的机会,表演着主动寻找对象的积极态度。

他们大多精通糊弄,懂得拒绝,也厌恶标签——这是一份学历、见识积累下来的聪慧,也是通往自由恋爱的障碍所在。相亲不是他们理想的择偶方式,却是维护家庭稳定的妙招。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相亲了三年的邓科告诉我她的结论。

20岁以后,邓科的人生规划,是在逃避相亲的过程里仓促定下的。她先到香港读了一年授课型硕士,还打算存钱到海外读博士,为的是远离家人对她婚姻大事的关照。

上大三那年,父亲给她安排了一场相亲。

全家聚集的场合里,邓科一家和相亲对象的家庭见面了。她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无地自容——对方家庭给了奶奶一个很厚的红包,后者笑盈盈地接了过去,荒诞得犹如一个大型订婚现场。

相亲结束后,奶奶还特地提醒:“以后去到别人的家里,要多听话。”她感到好笑,就凭红包里的五千块钱,她像“被卖了”。

接下来的两年,即使还是学生的身份,父亲总是于不经意间安插相亲环节。有时是联系方式直接告知对方,有时是提前约好的见面饭局。

这些场景都给邓科一个清晰、明确的信号:相亲,她逃不掉。

她因而认识了不少满足父亲择婿条件的“优质”男人——他们家境优渥,家庭关系简单。但在她眼里,这些比她大五岁的男人,并没有任何魅力可言。

国产剧《我的前半生》

她得出结论:有钱不等于有德,有德不等于有才,有才很大程度上是没钱。更重要的是,这些相亲对象都持有固定的价值判断。

譬如,其中一位是坚定的金钱至上主义者,认为钱能解决世界上一切烦扰。于是,在她分享抑郁症好友的症结时,得到的回复是,“她不够有钱才会生病”。在她说起被导师压榨的研究生同学痛苦时,男生却认为,如果足够有钱,完全可以通过到国外念好大学来规避风险。

30岁的“北漂”刘家家也逃避不了这样的痛苦。她出生在山东一个农村家庭,村里相同年纪的,“孩子都上小学了”。

去年起,父亲每周都会在视频电话里都在谈到同一个主题:赶紧结婚生娃。

刘家家从本能地排斥相亲,她认为相亲是一个将每个人自身特质标签化的过程。更何况,父亲的人脉都在老家,异地恋在她眼里,是非常不切实际的。

尽管如此,熬不过父母的苦口婆心,刘家家也默许,与亲人介绍的相亲对象先微信联系,再线下见面。不过,她也有自己的方式,“微信加上,立马看照片,长得不好看的抓紧拒绝”。

以她的筛选方式,最后能在微信上持续聊天的只有一个,对方是军人。不过,由于双方所处环境差距过大,二人每天的对话都在无限重复——“干嘛呢”“吃了吗”。时间久了后,一看到聊天对话框,她就感到厌烦。

影视剧《三十而已》

只是,刘家家没想到,相亲很容易就变成冲突爆发的源泉。总对父母说相亲对象不合适后,父亲开始耐不住性子,指责她“太挑”“任性”“不爱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二人的冲突常惹得一旁的母亲帮忙挂掉视频连线。

争吵得多了,她开始恐惧家庭关系,不再热衷搭理父亲。过去,她总喜欢在家族群里说上几句话,给父母唱的全民K歌点赞。迈过了三十岁,年龄到了家人设定的结婚期限后,她学会在家族群聊里保持沉默,避免说错一句话,即被父亲找茬。

“愁死了,”刘家家形容三十岁的自己。

“为什么接受家里安排的相亲?”

无奈去相亲的人都给了一个一致的理由:怕麻烦。家长催促时,“应付一下”,成了他们自保的方式。

面对相亲,24岁的一辰态度是:在农村的熟人社会,好意难却,只能先应付过去。

一辰的两次相亲,都是“猝不及防”的。大四下学期那年,第一次到姑姑家,就收到了姑姑一家对其人生大事的关心。热情的姑姑忙着张罗,邻居家的女儿与他同龄,二人条件合适,便拉上他到隔壁拜访。

一辰毫无准备,拒绝的话也说了,但姑丈的那句“不管怎么样,先去看看”,还是让他硬着头皮跟着前去。

一辰形容,这样的场合属于长辈们的“尬聊”时间,他没有主动插上一句话。只有在对方家长转头问他“接下来什么打算”“什么时候买房买车”时,他才会回复几句。一次相亲下来,他连对方女孩的微信都没加,以悻悻离开收场。

日剧《还是不能结婚的男人》讲述建筑师桑野信介的独身生活

在他眼里,接受相亲是一种对长辈的“理解”。22岁那年,哥哥因病逝世,父亲备受打击,将生活的希望放在了他一个人身上。那一年,本来就是单亲爸爸的父亲很焦虑,反复念想着要为一辰解决终身大事。

参加相亲,成了一辰“不想让他伤心”的唯一选择。

95后邓科也认为,同意相亲是一种在家庭关系中的妥协。最开始被迫参加相亲时,她总忍不住和父亲爆发激烈的争吵,气得父亲常破口大骂:“倔强得像条牛”“你脑子像榆木疙瘩”。长期与家人争论相亲话题后,她开始意识到:“你越反抗,对方就会攻击得越猛烈。”

她开始表面上选择服从,内心则提醒自己,相亲,是一种以人类学的方式做的田野调查。于是,在与相亲对象见面时,不管遇到何种尴尬处境,邓科都会告诉自己:“我现在是个人类学家,不管怎么样我不能和他计较。要保证疏离,保证冷静,如实地还原性地进行观察。”

以这样的心态进行相亲,邓科与大多数的相亲对象都保持了“长久而稳定的关系”。

一位私募基金公司的CEO,35岁,相亲过后,私下叫她“大哥”。她不认同他对爱情的看法——爱情是肉体与外貌的相互吸引,需要用疯狂的肢体接触与性爱实现。但这并不妨碍两人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对方常形容,她是“从德云社出来的相声演员”。

逐渐地,邓科发现,长辈们要求她相亲,像是要完成一项任务,但他们对最终结果不会强求。而她只需把相亲当做出去玩,回家再告诉父亲:“不合适,下一个。”

电影《剩者为王》,讲述35岁剩女寻找爱情的故事

30岁的深圳金融从业者杨凯锋也同意,参加相亲是他展现礼貌的方式。见面双方都有心照不宣的默契——“不合适第二次不会见面”。

他说,自己不适合相亲找对象。以他社恐的性格,他对同事说话有时都会结巴。而相亲需要面对面地和陌生人聊天,这让他感到压力,因此错过了很多展现自己的机会。

但是,“如果见都不见,那别人会说我有问题。”

杨凯峰的方式是,表面上顺从相亲,背地里拒绝将就,再按照自己的节奏自如地活着。比起婚恋,在他的人生规划里,“先想想如何涨工资比较实际”。

“通过相亲结婚的人,后来怎么样了?”豆瓣上有小组成员提问。

“我认识的人,一半成了,一半离了。”底下一个高赞回答。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曾在2014年发布研究结果,相亲式婚姻的离婚风险小于自由恋爱式婚姻,“相亲式婚姻更稳定”。不过,在对婚姻的满意度上,自由恋爱式比相亲结婚的夫妻要高。

在经历过七八次相亲的杨凯峰看来,“相亲的目的都是为了下一代。”他的观察是,适龄单身男女因为相亲聚在一起,倘若条件合适,“半年内就能结婚,一年内娃能有了”。

《我家那闺女》中,焦俊艳父亲谈催婚的理由

以尽快结婚为目的的相亲,他认为“未来很难幸福”。但他又随即反问:“个人幸福,重要吗?”

经历过家庭集体催婚的他,认为自家长辈们追求的是家族稳定。从包办婚姻年代走过来的长辈,天生地认为:“结婚生娃了,婚姻幸福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面子,更像是宗族间赖以存活的空气。

杨凯峰记得,在山西老家的奶奶常打电话说,孙子一天没结婚,和人聊天都抬不起头。

邓科的父亲也持着对她而言如同“封建荼毒”的观点。他总告诉邓科,女孩子要温婉,学会小鸟依人,让男人感觉到被依靠,这才是他们会喜欢的女孩模样。

“嫁个好男人是你最终的目标,”父亲总对她灌输。连日常鼓励她认真读书,找到好工作,他的说辞都是:“到一个高大上的工作环境,方便认识好男人。”

对于从事金融业的父亲而言,最早为女儿相亲的初衷来源于他的生活经验。他常告诉邓科,富贵人家的子弟很年轻便定下终生大事,为的是尽早地实现资源互换。“他们需要女人,生很多孩子,做他们前方打拼事业的后方依靠。”

他希望自己女儿锁定一位富二代,“把双方家长资源都用上”,哪怕两人之间没有爱情。

李安电影《喜宴》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邓科身上受到的挫败也让他转变了择婿条件。以为女儿会崇拜文化程度高的人,他找了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又了解到邓科热爱哲学,他介绍了德国某大学的哲学博士。

邓科都感到不合适。她给了我一个理由:“(比如)哲学博士,刚好与我喜欢的哲学家观点完全相反,这怎么可能继续聊下去?”

从根本而言,邓科不相信相亲能找到真爱。我问她真正理想的亲密关系,她则给了一句歌词。

“与你听风声,观赏满夜星,立誓永不分,天空做凭证。”

电视剧《裸婚时代》

只是现在,她还要继续与家里安排的结婚时间表做对抗。她的计划是先工作一年,储存好足够的钱,再出国读博士。

为此,她和父亲吵过架,父亲气急败坏地表示:“三十岁的女人读书出来,没人要了。”

她则一本正经地对父亲分析道,三十岁的女人,刚好能赶上那些富二代们的第一批离婚。

“要是他离婚带小孩,我连生孩子都省了,”邓科说道。

留下的是父亲的一时语塞。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刘家家为化名)

延伸阅读:

微博网友离灯留下遗书离世 网友评论却令人不寒而栗:祝你地狱快乐

在2021年3月4日0点31分,微博网友离灯在微博上发表了遗书,里面称其因脱离不了父母掌控,被父母逼迫相亲,母亲对其横加指责,还砸了她非常重要的游戏机。在绝望下决定自杀,提到了简单的财产分配,把CD和游戏寄给了网友。最后她妈还跑过来问她是否知错,不打游戏会死吗,不知道错的话她爸会把所有东西都扔掉。

据网友说在离灯自杀后,其母亲说:“我女儿平时都很乖的,自从玩了游戏以后就疯魔了,现在没想到为了游戏连命都不要了,是游戏害了她”,她爸妈到现在都会觉得就是游戏害了她,不会觉得是自己剥夺了孩子的生活。

在评论区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说她为什么不搬出去独立生活,因为其抵制肖战,因为过去227事件而发表过不喜欢肖战的言论。有肖战粉丝毫无人性的进行冷嘲热讽,说她死得好,称她为野人,令人发指,看到别人自杀,全文中并没有提到肖战,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同情,不是惋惜,而是去看看她是不是抵制肖战。

之后又有肖战粉丝指出其中有些是王一博粉丝,为了黑肖战而发表这些言论,在这里我想说不管是谁的粉丝,请不要侮辱一个逝去的死者,甚至是用来相互攻击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