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佐的爱情动作片: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向佐出圈了,却是以自己意料之外的方式。

向佐和郭碧婷两夫妻主演的动作片《门前宝地》,豆瓣评分仅4.6分,票房仅147万,这部据说投资近2亿的新片,一度代表着徐浩峰重振武侠片的野心,却最终沦为武侠片的滑铁卢。

而向佐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崴泥的打戏,而是尴尬的演技,他用离奇的爱情动作戏——摸完鼻子又抽自己一个嘴巴子的举动,让自己火爆全网,成为今年的鬼畜新梗,甚至有冲向日韩,输出国外的趋势。

徐浩峰想拍的是硬派动作片,却莫名其妙捧红了一个笑星。

二代

向佐是妥妥的星二代,甚至超出了星二代的范畴,他老爸向华强在香港娱乐圈位于食物链顶端,这几乎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向华强一再否认自己涉黑,但他的父亲前军统少将向前,却是著名的香港黑社会组织新义安的创始人,被称为“九龙皇帝”。

在刘嘉玲被绑架,刘德华被枪指脑袋,古惑仔被拍成全民偶像的香港电影业,向佐身后的能量不可低估,

因此,作为一名动作影星,向佐从出道至今,拿到了羡煞旁人的资源,李连杰、古天乐这种级别的明星手把手带,为他配戏,杜琪峰这种级别的导演为他量身打造电影。

在华语电影界,有这个待遇的,也就是一个景甜了。

女有景甜,男有向佐。但这二位的许多电影作品,甚至是多数电影作品,却令人不敢恭维,用蔡依林的一句歌词就是: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最近,向佐在《门前宝地》里的打戏,被网友拎出来玩梗,有人挖掘出李连杰在《精武英雄》里的动作戏与之并列,以彰显向佐的花拳绣腿,还有人将赵丽华小品里的Rap作为打戏的配乐,展现出一种“神之合拍”的笑果。

电影里,与向佐对打的安志杰,被向佐的一个绣花腿踢中,一屁股坐在长椅上,脸上露出尴尬笑容,这个笑容意味深长,就像武松跟宋江比武,武都头故意放水的感觉。

有一次,向佐在一个综艺里表演演技,几个在座的导师如坐针毡,笑也不敢笑,骂也不敢骂,尤其吴镇宇和梁家辉两位影帝,一边上台示范,一边说着模棱两可的话,不知如何圆场。

有网友指出了他们的“小心思”——怕说错话,回不了香港。

向佐的老爸向华强,曾在周润发的《赌神》系列和周星驰的《赌圣》系列里,扮演一个不苟言笑的杀手龙五,这个角色虽然是配角,却成为一代人的经典回忆,由此可见,其表演深入人心。

龙五的打戏干脆利索,拳拳到肉,反观向佐的打戏,则要逊色很多,这让人忍不住思考,究竟是那个年代的武术指导比现在的武术指导更厉害,还是那个时代的演员比现在的演员更厉害,我觉得可能两者都有吧。

在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成龙和李连杰的打戏,塑造了无数经典角色,就连向华强饰演的龙五,都成为那个辉煌年代的记号,反观现在的武打片,难免给人以萧索之感。

尤其是这些无法扛起父辈大旗的“二代们”,比如成龙的儿子房祖名,向华强的儿子向佐,让人想到莫言书里的一句话:我们的先人播下了虎狼种,却收获了一堆鼻涕虫。

忧患

向佐这次的“出圈”虽然有点莫名其妙,但毕竟也是出圈。

甚至可以看出,观众其实并不讨厌向佐,甚至觉得这位星二代傻乎乎,还蛮可爱的。

这跟向佐本身的性格有关,出身硬派的“名门世家”,天生自带遗传刚气,说话做事也流露出一种直男的愣头愣脑,从来没有传出像“吸毒”那样的负面绯闻,给我的观感,就是这小伙子虽然“术业没专攻”,但也算得上一个没有演技的顶天立地的男演员。

反观成龙的好大儿房祖名,在其吸毒出事前,就让人看着不顺眼,从头到脚散发出一种“逼逼赖赖”的纨绔气,难怪成龙后来谈起儿子时说,都是你们惯的,最好让他每年都回去坐牢。

成龙这句话在教育层面是发人深省的,在这些星二代里,被惯着的房祖名沦落到吸毒坐牢的下场,没有被惯着的向佐虽然演技不济,但至少形象健康,事业平稳。

而在“惯”与“不惯”之外,还有一种极为难得的情形——即好的演员是“穷养”出来的。

这有点类似孟子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那种,在香港娱乐圈,谢霆锋就是这类的代表。

谢霆锋的老爸谢贤是香港六七十年代最红的影星,后来因为投资失败欠下巨债,无奈之下,只得将儿子“卖”给唱片公司还债。

正是这种经历磨砺了当时年近十五岁的谢霆锋,他唱歌写歌,一张专辑一张专辑的出,是真的用心在做音乐,乃至于成为整整一代人的青春偶像,后来拍电影,危险动作亲身上阵,揣摩角色内心,更是吃了不少苦,终于拿到金像奖影帝,再后来成了厨子,同样做得有模有样。

由此来看,星二代未必不争气,关键是看他是否是“生于忧患”。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武侠文化本来就源于底层,必须把这个根扎向底层的泥土里,才能找到它的生命力。

如果一个演员,没有底层生活的经历,找不到那股“穷横”味,没有那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劲头,他是拍不出那种对抗命运的悲壮味道的。

如果一部武侠电影,不理解底层人的悲哀,没有对“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的同病相怜,没有那种大悲悯,它是扎不进人心的。

游民

徐皓峰,硬派武侠的代言人,也是国内为数不多坚持拍功夫片的导演。

向佐能接到他的戏,也不全是因为家世显赫,还因为现在武打演员确实是青黄不接了,没什么人了。

香港武侠电影的崛起,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

从古代起,在治世中,老百姓把过好日子的希望寄托于清官,在乱世中,就把希望寄托于侠客——这是人们对世道失望后,最后的心灵寄托。

侠客,是暴力和正义的化身,他们不靠天,不靠地,靠的是自身的力量。

普通人被逼急了后,终于学会反抗,而硬汉正是从这种苏醒成长出来的,他会突然发现,自己身上居然埋藏着这样了不起的力量,居然可以为自己的命运做主,还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帮助同病相怜的弱者,甚至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改变这个狗日的世道,这就是“侠”的精神。

这是中国底层社会游民文化最后的觉悟,什么是游民?没有资产的人,没有家园的人,无根浮萍的人,每逢世道出现大的变故,就会批量生产这样的人,他们渴望安定,却不得不成为社会中最有活力,也最不安定的人。

一部《水浒传》,就是游民文化的体现,他们在理想上崇拜游侠;在人际关系上注重小圈子、重视帮派的利益;在道德上他们推崇道义与义气;在处理事务和斗争中更加直接,更相信自身的力量。

侠未必是历史的事实,却是人心潜藏的希望,在上世纪的香港,正值新旧文化、中西文化的强烈碰撞,传统文化尚未被掩埋,市井文化也较为繁荣,又有很多大陆精英涌入香港,成为无根的新游民。激荡之下,这种游民文化在电影中爆发的十分强烈。

近几十年武侠片的崛起,可追溯到胡金铨的武侠电影,胡金铨堪称宗师,你在看他的电影时,比如《侠女》《龙门客栈》,能感受到他深厚的文人素养,他能拍出那种中国特有的古典韵味。

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侠女》里的荒草离离,碎瓦颓垣,其镜头语言,与原著《聊斋志异》里的描写一一对应。

《侠女》在国际上获奖,勾起了世界对中国武侠电影的兴趣,但胡金铨这种风格极难复制,后来延续他这一脉,拍出中国特有的古典韵味的,只有李安的《卧虎藏龙》。

紧接着胡金铨的,是张彻的暴力美学,采用拳拳到肉的现实主义拍法,还有一大堆血腥猎奇的动作设计,同样成为那个年代的经典,美国鬼才导演昆汀,就是从小痴迷张彻的武侠片,并深受影响,乃至于后来拍摄《杀死比尔》等电影予以致敬。

在经过胡金铨和张彻的积累后,香港武侠片到了90年代彻底爆发,进入最辉煌时代,九十年代的香港武侠片风格又为一变,扛大旗的导演转为徐克。

徐克天马行空的动作设计,有几分胡金铨的诗意,但更多的是加入了娱乐元素,甚至无厘头元素,更加讨好观众,也更为观众认可。

在这个井喷的时代,涌现出了一系列的功夫巨星,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李连杰和成龙。

其中,李连杰扮演的,更多的是传统的大侠形象,如黄飞鸿,陈真,霍元甲,令狐冲,偶尔也有方世玉那样的谐趣角色。

成龙则是将滑稽喜剧和功夫片水乳交融,自成一派,由于其擅长危险动作,“不用替身”的玩命式表演,成龙成为继李小龙之后,在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功夫巨星。

然而,游民文化最后的残余终会过去。

精致利己主义被视为人间清醒的年代,人们不再相信那些轻生死,重然诺,钱财如粪土,铁肩担道义的武侠精神,年轻人看了觉得虚假,投资人听了没有信心。

而当年戏班子苦练功拳拳到肉的真功夫,与炸药为邻冒着生命危险的特技场面,随着好莱坞特效大片的冲击也日益衰落。如今只要有钱做特效,那些记不住台词、吃胖了算工伤的小鲜肉,也可以做出说得过去的荧屏效果来,至于是否有质感,已经没人较真了。

当老一辈功夫明星逐一凋零,现在活跃在荧幕上的功夫明星,除了七老八十的成龙,黔驴技穷的甄子丹,罢演多年的李连杰,似乎就只有一路在成龙、李连杰的阴影下“熬出头”的吴京了。

对于这个寥落情景,成龙也只能一声长叹,干着急,甚至赶鸭子上架,强行将谢霆锋说成是他的接班人,但那个又唱歌又演戏的厨子,早已没了年轻时的叛逆和棱角,只是在直播间,用他那张依旧酷帅的脸,婆婆妈妈地告诉观众,如何让烤肠更加爆汁。

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功夫片没落的时代,或者说,上一个功夫片的高潮已结束,下一个高潮还没开始。

硬汉

在90年代,童星谢苗曾与李连杰搭档,饰演父子,推出了像《洪熙官和少林五祖》,《爸爸的信》等作品,实话实说,这位童星的打戏,搁到现在,足以令向佐汗颜。

据说,当时谢苗小小年纪,已经火得一大糊涂,他的父母陷入了一个选择难题:是让谢苗“好风凭借力,送他上青云”的继续演戏?还是选择“罢影完成学业”之间犹豫不决?

他向周润发讨主意,发哥这张“毁人不倦”的嘴,让谢苗的父母决定,不让谢苗继续演戏,好好去读书。

就这样,谢苗去读书了,多年后学成归来,功夫片的江湖早已零落不堪,长大后的谢苗也难免经历了一番“伤仲永”的悲情,新的00后观众已经不认识他了,但拍武侠片依然是他内心里不可遏制的冲动。

谢苗没有一个“向华强”那样的爸爸,拿不到“掐尖”的资源,只能接一些“网大”电影,比如《东北警察故事》什么的,但正是在这些成本低廉的网大片里,谢苗展现出了那个功夫片黄金年代才有的“搏命精神”,而观众们也完全可以期待,没有靠山的谢苗,“生于忧患”的谢苗,未来会给华语功夫片带来更大的惊喜。

对于整个华语武侠片的继往开来,一个“回锅肉”的谢苗是微不足道的,当年的小鲜肉如今也已是年近不惑的老鲜肉,但这何尝不是下一个“武侠电影高潮”的星星之火。

如今,屏幕上的武侠片、功夫片已经没落,它的壳子已经空了,占据这个壳子的,是偶像至上、爱情至上和家长里短为核心的古偶片。

这些片子里,男男女女的妆容越来越精致,场景越来越讲究,人物设定越来越贵气,却浮在了空中,找不到生活和历史的质感,更是流露出极度的慕强,对上层权贵和奢靡生活的赤裸裸崇拜。

毕竟,连嫡出天生高人一等,庶出低人一等的“嫡庶神教”都能争的头破血流,让人惊疑,一些人的观念是否重新回到了大清朝,裹起了小脚,扎起了辫子,还不小心忘记了镜子中那个不太高贵的自己。

只能再次套用那句话: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而传统的硬汉角色,和片中“出身不好”的底层人物一样,不是沦为背景,就是沦为丑角。

为此,我呼吁那些执迷于“摸鼻子抽脸”的玩梗狂欢的观众们,受累也将目光偶尔转移一下,关注那些像谢苗这样,在功夫片的废墟中依然继续前行、仆仆路途的行者们。

只要他们还没有浮到天上,仍然选择扎在泥里,硬汉的时代就还没有结束。

本文作者:哲空空,蓝钻故事主编,午夜遛狗的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