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就怕12345!家长让停课儿子返校后高调宣布。评论区百人激辩
5月22日,一篇题为《校长就怕12345》的家长自述文章引爆网络。文中,一位父亲以激愤笔触记录:儿子被班主任勒令停课1日反思,却被校长加码至一周,家长坚称“这是逼我送礼”,于是拨通12345投诉,次日便接到复课通知。他以胜利者姿态宣言:“校长就怕12345!若处罚合理,怎会轻易妥协?”字里行间,更将矛盾指向教师群体:“多少孩子被无良老师冤枉?小题大做者,该醒醒了!”
该文在评论区掀起轩然大波,超230条留言形成两军对垒。支持家长的网友高呼“干得漂亮”。“赢得漂亮!希望你的孩子在人生中赢得更多!”“你儿子是最棒的!坚持自己的理念,不要动摇!“这些声音将12345视作对抗教育不公的武器。
有老师正话反说。“你是人生赢家。你赢了老师、校长、学校。你儿子比你还牛,他赢了千军万马,你的一个激动,他从万马军中杀出一条血路,一路遥遥领先,与你相逢。老子告状儿子嗨!风风火火闯红灯!““这下你儿子可以在学校自由自在了,没那个老师敢管,管了就惹火烧身!“
一位老师发出灵魂追问“你送孩子去学校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是炫耀家长更牛?”,家长争辩说“不是这个意思,主要是对学校将孩子往家里赶不满,老师应该和家长一起商量对策,不是推出学校一了百了“。“老师就会拿不管来吓唬家长,你以为好学生是你管教出来的吗?可笑,水到桥头自然直。“
该文引发的舆论海啸,本质是家校信任危机中的“罗生门”。笔者梳理230余条评论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家长始终未公开孩子被停课一周的具体原因。这一沉默,与“瑞安老师被拘案”形成诡异呼应——当时家长只提“老师揪孩子摇晃、抓孩子头发”,绝口不提“孩子朝老师滋水在先”。
这种“选择性叙事”正在成为家校冲突的隐形推手。家长通过选择性叙事,用12345投诉实现“快速返校”;学校被迫低头,老师害怕追责而放弃对该生的管教,最终是这位家长的孩子买单。
从这位家长的文章看,其老师只会拿不管吓唬家长、好孩子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校长也怕12345、我赢了等观点,反映了家长教育理念的偏颇和极端。这种理念,会支持其在家校对抗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会害了自己的孩子。
现实中,持有这种观念的家长不是少数,这意味着,家校之间不容易做到同频共振,形成合力。如果学校想要形成合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通过家长学校培训家长,需要坚持原则顶住投诉,需要大力宣传,让教育惩戒规则家喻户晓。这样,才能重建家校信任,形成合力。
教育不是角斗场,不需要决出胜负。当那位父亲在键盘上敲下“校长就怕12345”时,他或许赢得了一时痛快,却可能让孩子输掉整个世界。毕竟,真正的好教育,从来不是家长与教师的单打独斗,而是两个教育者群体的双向奔赴。放下对抗的执念,重建规则的共识,我们才能为孩子撑起一片没有阴霾的成长天空。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欢迎留言讨论。
(图源网络,图文不相关,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