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基会批新油价公式不合理 中油:涨得多降得也多

记者蔡孟修台北报导

新版浮动油价计算公式即将上路,不过消基会发现新版公式的国际油价参考指标高于旧版油价,且中油是每月购油计价公式却以周均价调整,若油价波动最后回到周一的相同价格,油价却还是可能受到调整。对此,消基会呼吁政府应该购油成本透明化,且积极鼓励厂商加入油品供应行列

新版浮动油价公式由原本的国际油价参考指标7D3B(七成杜拜油价、三成布兰特油价)改为6.5D3.5B,不过这项改变似乎仍未清楚说明中油购油来源,且调价方式是以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幅度8折计算,但却未对外说明依据为何。

消基会秘书长雷立芬表示,经济部只对外声明,新版的国际油价参考指标6.5D3.5B更贴近中油购油比例,但实际的购油比例和成本却未清楚说明,且新版公式提高油价较贵的「布兰特」原油比例,若以此计算,油价势必再涨!

另外,雷立芬也批评,中油是每「月」购油,但新版浮动油价机制却以「周均价」为计价单位,根本无法反映购油成本。举例来说,假使某周间国际油价起伏为10元(第一周)、15元、20元、15元、10元,周均价为14元,但若是当周油价回复到周一价位,可能会因以周均价计算而有所变动。

如果当月(第一周)购买的成本是10元,油价就不会受到中间三周起伏的影响,也就是说中间多出4元的价差全民买单。此外,中油是以「月」单位购油,不知为何以周均价?

对此,中油回应,国际油价参考指标由7D3B(七成杜拜油价、三成布兰特油价)改为6.5D3.5B是为配合环保法规所订定的低「硫含量标准,因此,必须花费更多成本购买高品质的原油,而6.5D3.5B的比例是最贴近中油成本。

中油也进一步解释,计价公式采用周均价计算是因为油价视当天购买的行情而定,一般运油船期大约15~30天,假设15天前购买的价格是一桶100元美金,但是油送抵台湾当下的国际油价是跌到一桶95元美金,此时中油若采用100元的行情计算,民众便会质疑为何国际油价下跌,但中油却调涨。

针对消基会对于中油以「月」购油,却为何使用周均价计算的批评,中油则会应,油价的计价公式是中性的,且按月较难反映即时涨跌,「一体两面的计算公式下,涨的多,但降的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