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茧居族弟弟 廖瞇获台北文学年金

廖瞇以散文集《涤这个不正常的人》获得第20届台北文学奖文学年金。(许文贞摄)

台北市副市长蔡炳坤(前排中)与第22届台北文学奖所有得主合照。(许文贞摄)

「茧居族」常引起负面联想,但对作家廖瞇而言,她却很想知道,自己在家茧居的弟弟「涤」,究竟因为什么原因成为一个无法面对社会的人?她在台北文学奖年金支持下,完成《涤这个不正常的人》一书,坦然描写自己回到原生家庭,重新了解涤,以及与家人沟通的过程。四月出版至今已经第三刷,不只获得热烈回响,更通过决审,获得第20届台北文学奖文学年金。

在22日的第22届台北文学奖颁奖典礼中,廖瞇回忆,两年前入围第20届台北文学年金时,她坐在典礼现场,却想到弟弟,「涤一个人在房间里,我却在这边,因为书写他的故事而接受颁奖。我心情很复杂,甚至觉得有一点惭愧。」但经过一年多,她逐渐理解弟弟行为背后的原因,「我渐渐不再担心他。后来他看了我的书写,也很认同。我不再觉得写他的故事是一件不对的事。」

廖瞇的37岁弟弟涤,自从大学毕业,当兵退训、退役后,人生仿佛一步步退守。如今足不出户,待在自己的房间中,不愿与外界接触,更无法与家人沟通。然而随着廖瞇逐渐了解弟弟,她从一开始「理智上知道要跟涤说话,但情绪上、心情上都不想」,到后来每次回家都会和弟弟、妈妈对话,透过对话与书写,仿佛在做心理咨商,更感受到彼此关系的改变。

书出版后,廖瞇举办多场讲座,也获得许多回响。她表示,有朋友回馈,一开始回家也是充满压力,后来也逐渐愿意面对自己过去不想面对的家庭关系,「顺其自然,如果想要跟家人对话,可以试试看,如果愿意先开始这一步,可能会发现没有想像中的困难。但如果还是很难,也没有关系,关系是长久的。」

第22届台北文学奖小说首奖由余廸麟以《客观结构式临床测验》获奖。余廸麟是亚东医院住院医师,受到夏目漱石《少爷》启发,从高中开始创作。他表示,以往想到医疗小说,可能是写医界的斗争、勾心斗角,但还有没有其他可能?「正好2012年起的医学生,在毕业前都要通过『客观结构式临床测验』,可说是我们这一辈医学生的毕业仪式和共同记忆,因此我想以这个测验来写属于现代的医疗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