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忠/十二年国教来了,该给孩子吃什么「转大人」?

12年国教争议多,你支持还是反对?

总计 票。

文/叶文忠

上周六,全国脸书上几乎被洗版,全台湾都在赶着毕业骊歌声声催,催得人「想当年」。时光荏苒,想着自己小时候,毕业是一个阶段的结束,一个新阶段开始,我现在还可以咀嚼那种茫然味。这种茫然,是阶段,是必须走过才算「转大人」。

这就是六月,不过今年的六月很不一样,不是六月雪,倒有点六月酷暑,头痛眼花,中暑征兆。面对12年国教,好多家长急,急得帮忙解决孩子的茫然。这半个月的国家大事,全是学生的事,不,该说都是家长的事,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样,那一团迷糊仗,怎么打?

▲12年国教纷纷扰扰,面对庞大压力,政策只能朝令夕改。 (图/东森新闻)

12年国教要不要,好不好,是很大的申论题,非常难,难到每个人都有答案,也都不是答案。因为这关系了怎样去“树人”,要长成哪种树桧木樟树榕树,品种不同,气候、温度、海拔线都不能同。

本来我就一直觉得「免试」这件事很诡异,不用参加升学的大考,那么就是每次月考、期终考就像是大考,父母还得多花许多钱让孩子学这学那,参加各项竞赛,以表现自己的孩子很有「才艺」,换点免试的“积点”。但12年国教,不管你同意不同意,喜欢不喜欢,它到了你面前,你非进门不可。

一样米百样人,「人生胜利组」是没有公式的,每个人面对的都是不一样的人生际遇戴胜益的「月薪低于5万元不要储蓄」,那是他的公式;严长寿「国内大学有三分之二科系不值得读...」这是他的观察,这些都是个人意见,不可能一体适用。这现象很奇怪,请名人到学校演讲分享经验媒体却努力的在演讲中找可以大作文章的「关键字」。人家就是成功,有自己看事情的态度,听不听,采纳不采纳自己觉得就好,他们讲的话,再怎样也不会变成“宪法”。

▲「人生胜利组」常受学校邀请,分享经验,却总被媒体放大检视。 (图/作者提供)

在我看来,「人生胜利组」顶多只有两个武器,能确保“接近”成功,一个聪明的脑袋,一个不服输的心。当然,这也只是我个人意见。

民国57年,9年国教实施,那年代很多人无法念书,环境不允许念书,所以国家强迫你念,看看30年后台湾发生了什么转变。台湾进入了经济最光辉的起飞年代,跳进了「亚洲四小龙」,算不算9年国教的功德?算,当时普遍的教育水准都不高,知识水平一提升,台湾简直成了「龙穴」。

如今,时空变了,国家不规定,多数孩子念到大学都没问题,但那「亚洲四小龙」却已敬陪末座。国家政策、产业出走、人力结构失衡,台湾高学历人才把「龙穴」塞住了,我们真的还需要12年国教,来提升人民的教育水平?我想,利用这国教的 “最后三年”,希望把人才引入技职教育才是政府背后的「阳谋」。

我曾在「今日屠夫,明日屠龙」文章里提及瑞士是技职教育的强国,一个国家社会充满专精的师傅,绝对强过满街的硕博士。12年国教会不会消灭了「建中」、「北一女」这等名校?我没念过名校,一点不介意,但还是一句老话,把书念好,孩子的事;提供学费资源,父母的事。但孩子会听从父母的建议选择方向,则是不争的事实,父母观念,可能决定孩子七成命运,所以多数父母的判断,也等于决定了国家社会的前途,这话应该成理。

▲技职教育才能培养专精的专业人才。 (图/教育部)

有家长听闻排富线」气愤的表示,难怪现在「不生小孩是有道理」。这话明显的没道理,若没这12年国教议题,孩子念什么高中,家长一定乖乖付学费。现在争的「114万」只对家长「奇模子」产生了反应,对孩子来说,没有太大意义。重点来了,父母会不会为了这114万,至此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方向?!

长期以来,把学历尽量堆高当作「终南捷径」,是父母群最难放下的「执」。犹记得小学毕业时,当时会的名句实在不多,我的留言本上有句同学们重复写下的格言,「空的袋子是站不起来的!」这句我印象最深。国教话题一起,许多父母跳出来开始争权益争权利,但是孩子的袋子有多空,恐怕没几个爸妈关心。我们先看看12年教育启动前,国教的那前9年,孩子肚子里都装进了多少东西?

老友陈安仪在脸书上写了一段文字,她是这样写着:

毕业季到了,刚刚在下课回家的路上,听到主持人念一段点歌留言:「校园木棉花一朵朵的绽放了,我却不以为然。......」我听得一头雾水,完全不懂是什么意思。等到听完全文,才知道这位同学的意思是:刚开始她并没有把「毕业」这件事放在心上,直到要分离的那一天才真正感到难过.....

所以,正确的开头应该是「校园里的凤凰花一朵朵的绽放了,我却不以为意......」

天哪!「凤凰花」跟「木棉花」代表的意思差很多,「不以为意」和「不以为然」也差很多好吗?这位高中生这样写下来,主持人就这样念下来.....都没有发现哪里有问题吗?

对,看完大概也知道哪里有问题。这是咱高中生的水平,虽然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一个电台点播就出现这样的文字,这机率会不会太高了?我笑完,其实有点淡淡的哀愁。

很快,12年国教一启动,分不清「木棉花」与「凤凰木」,「不以为然」当「不以为意」会不会变成高中普遍的「基本能力」?这两句,一个是植物,一个是成语;在放大点,一个是生活知识,一个是语文能力;再放大,两者通向将来的「生存能力」。

凤凰花开,骊歌声起,孩子的程度有没有跟着毕业?(图/Photo Pin)

现在的家长关心孩子的念书事,和三十年前很不同。以前孩子书念得差,父母会说,你怎读的?现在会说,你怎教的?

儿子某学期开学后的学校日,老师发下的成绩单,一个家长发现自己孩子某科是零分,遂举手问老师,老师说,因为他的暑假作业没交,那家长竟回说:「我孩子没交作业,不代表他没有才能!」我不知道这孩子究竟有多大本事,但极可能被父母毁了未来。社会如何会让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有更好的机会?基础教育品质低下,一大部分来自父母错误价值观,这不是靠拉长国教年限能够挽救的。三十年前,三十年后,差别就在这。

社会进步,给了家长更大的支配力量,舆论可以改变政策,这是三十年前绝对做不到的事,但是家长们有否想过,当我们羡慕的看着「人生胜利组」那群人,他们多数人的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在我看来,只有「专精」和「价值」,这和学历没太大关系,你怎样帮孩子的袋子里装进「专精」,袋子才会够沉,够稳?

家长准备好了,这12年国教才真走得下去。

● 作者叶文忠的其他文章在他的个人部落格上http://jamesyeh1963.pixnet.net/blog,目前为《ETtoday新闻云》固定合作名家,更多叶文忠的精彩好文请见《ETtoday新闻云‧名家专区》,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