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忠/「舞力」青春,就差点火

文/叶文忠

那天,去出租店找二手DVD,儿子推荐了一部《舞力全开4》(Step Up Revolution),去年暑假的院线片,印象中好像看过电视广告。心想,这不过就是个好莱坞永远拍不完的热舞电影,其实没太高兴趣。但也没瞧见其他想看的,就姑且带回家

这是我近日看片,真正跌破眼镜的一部电影了,即便我看的不是3D,也无损我的惊讶,查找了一下,原来台湾票房破亿,全球也超过了一亿四千万美金。

▼舞力全开3D(威视电影提供)

《舞力全开4》让我开了眼界

不太记得上一回看这类热舞电影是哪一部,《舞力全开》系列也常在电影频道中播出,和其他热舞电影《舞力对决》(Stree Dance)之类的,画面的识别度不高,就是一堆又屁又屌的的街头舞者,卖弄舞技马达电臀、极尽风骚之能事,在街头尬舞,穿插着Break Dance,满地旋转,大概是街舞电影的标准戏码女主角总会参加某个舞蹈遴选,在经过街头的洗礼后,雀屏中选。所以这类电影,除了舞技,大概也没别的可看性了。但不管多么老套,总是歌颂青春

嘻哈风,是目前街舞电影的主流(图/photo pin)

先说剧情,其实简单,很多人早看过,一群出身迈阿密贫民区名为「The MOB」的街舞团体,用了「快闪」的方式出现在各个让人想像不到的地方展现超炫舞技,然后迅速消失,现场只会留下了「The MOB」的团名艺术装置。之后再将Video 上传Yotube,冲高点击率,目标十万奖金。但这群人赖以为生的港边,却被大财阀给买走准备改建新商圈,财阀老板的女儿爱跳舞,爱上了街舞的男主角...以下就是老套了。

热舞电影,或说街舞电影,其实代表着是一种青少年展现热力社会反射,释放青春的强大动能,如果没有市场,不会一拍再拍。每部热舞电影都有一个固定老梗,「永远都要记得自己的梦想,勇敢去追寻」。你我也知道事实残酷,跳街舞纯粹就是过瘾,发泄,无法跳一辈子,而且对肢体的伤害极大,能跳成大师的真没几个。

好莱坞的这类电影,在台湾横行有年,既是热舞,演技就别计较,只看舞技,算算应该是从约翰屈伏塔(John Travolta)《周末的狂热》(Saturday Night Fever)开始,那正是Disco席卷全世界开端

《周末的狂热》是掀起台湾热舞电影的鼻祖(图/翻摄自网路

之后,热舞的电影在台湾就没断过,《热舞十七》、《闪舞》、《霹雳舞》,舞蹈类型从Disco、爵士舞一路演变为嘻哈,伴随着每个世代的青少年成长,从五年级一路陪伴到八年级。

这《舞力全开4》之所以让我讶异,因为我看到了新东西。全片围绕一个中心「break the rules」,打破成规

尬舞,本质上就是另类的街头斗殴,所以每个街舞电影,总是你来我往的叫阵,肢体动作机械化、玩具化、极限化,为嘻哈而嘻哈,还带有那么一点的颓废,这集却收掉了街头尬舞,变成了视觉艺术,热舞电影没发生过这样的事。

这部片子颠覆了以往街舞电影的尬舞,创造了新的视觉享受

简单的说,「break the rules」就是创新,突破,但不冲撞。打破了自有街舞电影以来尬舞的“一致性”,提升到了艺术境界,让人大开了眼界。不管认不认同,这部电影传达了几个今日追逐成功的速食模式:一、自我行销;二、放大优势;三、寻找认同。然后将这三点「break the rules」,就会创造无限机会。今日,网路行销,冲出超高点阅,已经是成功行销的不二法门,「江南Style」PSY与小胖林育群,都是这样迅速窜红。

这样的艺术表现,在以往的街舞电影里从未见过

反观台湾,多年来,似乎从未有过自己生产的热舞电影,属于teenage的热情奔放的题材也并不常见,即便有,仍是死气沉沉充满压抑性的「励志」剧情,如「翻滚吧阿信」、「志气」之类的。就在今年,听闻终于出现了一部台湾街舞电影《舞力四射》八月上档,或许可以看看力道如何,当然,没有对等资源,绝不可同日而语。

《舞力四射》是台湾难得见到的本土街舞电影(图/翻摄《舞力四射》脸书

其实热舞电影并不好拍,成本并不低,背后定有个阵容庞大的编舞团,还必须有多首原创舞曲,加上拍摄大场面的舞蹈摄影机组。「器小不可以盛大」,这方面台湾确实力有未逮,一方面积弱不振的市场,养不出专业的人才,二方面政府始终无法协助拓荒,名之为辅导实则又缚又倒。但先天不良,不代表我们一定拍不出来。

国情不同,台湾同龄孩子,都被书本压弯了肩膀,没有正常的青春可以享受,更难蜕变出属于台湾自己的街舞,气不沉也难。美国不愧是超级强权,一个源自中下阶层黑人的街头运动也可以让全世界流行。我也想起偶尔在电影频道中看过的印度宝莱坞电影,多少都会来几段欢乐的歌舞,他们却不玩嘻哈那一套,舞蹈动作常让国人捧腹,但这只证明一件事,寻找欢乐是没有国籍的。

青春,是美好的。成人世界正在忘记热舞电影带给人们的那种痛快的释放感,我常在台北车站地下街中正纪念堂,瞧见一群群孩子挥汗练习着街舞,或者他们正在「break the rules」,创造属于自己的街舞?这说明着,台湾的孩子,仍是满身滚烫的青春。戴立忍说,现在要找导演上街头去找比较快,但我想说,去「街头」找故事,把火点在这儿,反更能突显导演对社会的观察的深度。

台湾的导演们,或许可以多尝试这样的电影,把热情活力献给该享受青春的孩子,不要二十年后,他们回头瞧见的,只是「那一年」的苦涩。

My blog : http://jamesyeh1963.pixnet.net/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