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6~9月虎头蜂旺季 去年摘5080个蜂巢

民众从事户外活动应观察树上、草丛中是否有蜂巢或虎头蜂,如发现疑似球状物体,应尽快远离。(新北市动保处提供/王扬杰新北传真)

清明过后,虎头蜂开始筑巢,每年6至9月是虎头蜂类出没高峰期。据统计,新北市动保处去年接获虎头蜂类摘除计7055件,6至9月高达5080件,占全年总数72%。新北市常见虎头蜂螫人死伤比率前5名依序是黑腹虎头蜂、中华大虎头蜂、黄脚虎头蜂、黄腰虎头蜂、姬虎头蜂。

捕蜂达人陈耀基表示,虎头蜂喜欢筑巢在干扰少、食物充足、能遮风避雨的地方,故在郊山地区活动频繁,但近年来建案都强调绿美化,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上班族又早出晚归,所以阳台、窗台、冷气机下方及花台等也常有虎头蜂选择筑巢。

住在淡水区中正东路2段的王姓屋主日前通报,住家阳台角落发现很大1个蜂巢。陈耀基说,因为整栋透天厝只住屋主1人,加上屋主是一般上班族,很少出入外面阳台,才让黑腹虎头蜂能安心筑巢。

动保处指出,台湾目前有8种虎头蜂,不同种间的体型差异巨大,新北市常见螫人死伤的虎头蜂前5名分别为黑腹虎头蜂、中华大虎头蜂、黄脚虎头蜂、黄腰虎头蜂、姬虎头蜂。攻击性最强的黑腹虎头蜂,特征为黑色腹部;中华大虎头蜂有红褐色及黄色环纹,尾端为黄色;黄脚、黄腰虎头蜂的特征如名称所示;姬虎头蜂腹部呈橙黄色,有褐色环带,末端则是黑色。

台湾大学昆虫学系教授杨恩诚表示,依照虎头蜂习性,建议民众看到虎头蜂盘旋应尽快离开,不要突然尖叫、急速摇头躲避,或用手及衣物拍打,这些行为会让虎头蜂认为是「敌害」。随风飘动的黑色头发、急速眨动的眼睛、害怕惊叫的嘴、紧张喘气的鼻子、拍打虎头蜂的手,这些快速动作会惹恼牠们,引来攻击。

若被虎头蜂螫伤,应尽快离开受到攻击的区域,到达相对安全的地方后,用水清洗螫伤处,洗去攻击蜂留下的费洛蒙,减少游离蜂再次螫伤的风险。动保处也提醒,民众到郊区活动时建议穿浅色衣物,如果发现疑似球状的物体挂在树上或在植被中,或听到嗡嗡声响,就应尽快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