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帕米尔高原种菜记
“这是油麦菜,这是上海青,这是萝卜和白菜。”1月22日,37岁的阿依娜娜甫·阿尤甫蹲下来,指着面前的蔬菜苗对记者说。
阿依娜娜甫是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戈壁设施农业果蔬种植基地的一名员工。在帕米尔高原,这些生长在现代农业设施里的作物,需要克服光照少、含氧量低、严寒天气等困难,它们的生长周期比平原上生长的作物要多一两个月。
阿依娜娜甫的家在距离果蔬种植基地3公里的提孜那甫乡兰干村。从2022年4月开始,她家旁边的这片戈壁滩就变得热闹起来,挖掘机挖走这里的砂砾,运输车拉来河道里的淤泥,被制成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土壤,铺在80米长、10米宽的地块里。当年底,12个像房子一样的建筑拔地而起。
“这里建的是啥?”2023年开春后的一天,好奇的阿依娜娜甫骑着电动车来到工地周边询问。
“是种菜的大棚。”有人告诉她。
“牧民哪会干这个?”那时,阿依娜娜甫正在找工作,一听说是种菜,摇着头离开了。
阿依娜娜甫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房子”开始在村里招人,她被动员来上班。
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蔬菜早已不是新鲜事物,县城有两个农贸市场,若干供销超市、果蔬专卖店,各乡镇村也有惠民超市和商店销售果蔬,过去以耐储存的土豆、胡萝卜、白菜为主,现在各种时令蔬菜也都有卖。
“但当地的蔬菜都是从外地运来的,价格偏高,群众还是希望能买到新鲜价优的蔬菜,果蔬种植基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监事会主任阿曼江·莫尼说。
近年来,地处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旅游业越来越红火,种植销售可供游客采摘品尝的高原水果也很有市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戈壁设施农业果蔬种植基地应运而生,当地政府规划在提孜那甫乡建设160个日光温室。
这是一个个用高科技包装的“房子”,“穿着”防水阻燃的太空棉被,内置能够将光热转化为地热储存使用的设备,装有自动感应空气湿度、温度、光照、土壤湿度和温度、土壤电导率等数据的物联网系统。前不久,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气温下降到零下36摄氏度,这些温室的御寒能力经受住了考验,果蔬安然无恙。
这些“房子”种出来的果蔬不仅丰富了当地市场供应,也拓宽了牧民的致富门路,让他们从不知道怎么种菜,一跃进入现代设施农业的新天地。
4月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天气依然寒冷。“但这些房子里暖和得很。”阿依娜娜甫依然清晰记得第一次走进日光温室时,里面的环境让自己感到意外。
果蔬种植基地的运营方是一家深耕农业领域近20年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带着先进技术和成熟经验来到塔什库尔干,手把手教像阿依娜娜甫一样的种菜“小白”怎么种、怎么施肥、怎么管护,逐步让地产果蔬走上当地群众的餐桌。
在果蔬种植基地,阿依娜娜甫认识了黄瓜、西红柿、辣椒、茄子等各类蔬菜苗,学会了给草莓、车厘子授粉……
“师傅看我学得快,就教我大棚管理技术,各种数据都可以在手机上查看,一个人管理20个棚没问题。”阿依娜娜甫说。
现在,阿依娜娜甫已是基地的老员工了,“房子”的数量也增加到100个,员工里不断有新面孔出现,其中不少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掌握种植和管理技术更快,带动村民学习的作用更好。
记者在温室内看到,草莓和西红柿已经成熟,几名来自县城的游客正在体验采摘的乐趣。员工忙着给车厘子树疏花疏果。冬季,温室里的农活不多,但运营公司的总经理张小刚还是决定留在塔什库尔干,和大家一起守护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
“我会好好学习,争取早日独当一面,到时候让我们的师傅能放心回家过年!”太阳西下,阿依娜娜甫在室内按下一个按钮,放下日光温室塑料膜外的卷帘,又通过手机调高了室内温度,做起下班前的准备。(加孜拉·泥斯拜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