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创办人俞敏洪 留学教父 保存实力再战转型

新东方创办人俞敏洪。图/中新社

在大陆有「留学教父」之称的俞敏洪,其创办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大陆补教界称霸多年,然而,2021年大陆政府的「双减政策」重挫补教业,俞敏洪以充足的储备款项还清学员退费和一切杂支,体面退场。同时还大举转战直播电商平台,投入农产品销售,可惜转型的第一步不尽如人意,如今仍面临重大考验。

「双减」临头

从补教业体面退场

综合陆媒报导,历经「双减政策」洗礼后,大陆许多补教企业黯然退场,业内龙头新东方创办人俞敏洪1月8日发文分享「年终总结」表示,公司市值、营业收入大减,退学费、员工辞退N+1、教学点退租等现金支出近人民币(下同)200亿元,「新东方好不容易生存了下来,还保存了一点实力」。

俞敏洪曾说:「我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普通的、愿意比较认真做事情的人。」

生于1962年的俞敏洪出身并不富裕,母亲期望他长大后成为老师,而不是当农民,因此俞敏洪从4、5岁开始买书,而不买玩具。在当时,对于大陆农村子弟来说,离开农村的唯一一条路就是高考。他自述,「我是一心想要改变自己命运的人,所以只能是拼命的高考,连续学了三年,考了三年」,终于录取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

毕业后,俞敏洪因为经济限制,成为少数未能如愿出国留学的学生,他便抱着留学梦留在北大任教,另一方面,为了筹措留学费,他以「北大教师」的名号开办校外培训班,随后却因私自兼任教师,遭记过处分,因而辞职踏上补教之路。

1993年11月,新东方学校正式成立,俞敏洪担任校长,并推出英文学习必备读物「GRE词汇精选」,被大陆广大学生誉为「红宝书」。随后,借助「留学潮」的东风,新东方学生数在两年内激增至1.5万人,大陆各地的学生慕名而来,新东方就此成为留学前哨站。

新东方的创业故事于2013年改编成「中国合伙人」电影上映,担任编剧的新东方合伙人徐小平表示,俞敏洪完全赢得徐小平和王强等其他最初联合创始人的敬重,这也是合作关系的基础。

在新东方成立近30年来,个人色彩浓厚的俞敏洪,也曾深陷公司结构转型和多起失言风波等低潮。他在新东方成立二十周年时表示,所有人都在庆祝感慨新东方二十年的不容易,只有他一个人陷入焦虑和痛苦中,他清楚未来二十年新东方不好走,过去的成功跟未来没有任何关系。

使命更大 不当直播带货网红

在「双减」过后,俞敏洪发声宣示,新东方将转型发展非学科类教育,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转型成销售农产品的电商。

公司转型直播销售农产品的首秀于2021年12月登场,「俞敏洪直播带货农产品」也连续多天登上热搜。业内人士认为,「俞老师的格局肯定不只如此」,新东方若转型,将会瞄准农业的千亿级产业规模。

然而,补教名师的授课魅力并未延伸到带货业绩,首场直播中共有30多件农产品上架,俞敏洪将带货销售穿插知识点「讲课」,当晚销售额最终仅有490万元,远低于其他名人直播。其后一周,仍因价格贵、选品少,业绩不见起色。

俞敏洪近日再发文表示,并不想把自己发展成直播带货网红,相信只有团队自身强大,业务才可以持续发展,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面对事业变故,他也曾豁达表示,现在的生活就是「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状态,自己接纳变化,然后认真分析现状,再去思考未来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