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历史老师郭晓慧点评高考历史北京卷:关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培养家国情怀

2021年北京高考历史科目考试已经结束,今年,历史的特点是什么?考察哪些核心素养?如何复习积累?新东方历史老师郭晓慧做客本站教育直播间,点评高考历史(北京卷)。

主持人:各位大家好,欢迎收看2021全国高考大直播,我是主持人丹丹。今天伴随着最后一天考试的结束,全国的高考也就落下帷幕。对于今天高三学子来说将迎来一个美好的长长的假期,而对于准高考的同学们来说,意味着大家开始会为高考做准备,考试结束了,我们的解析还没有结束,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在节目当中邀请到新东方历史老师郭晓慧老师来到我们节目当中,也请郭老师和我们的朋友们打个招呼。

郭晓慧:大家好,我是新东方历史老师郭晓慧,非常高兴为大家做解析的分享。

主持人:新东方的老师们都是学子满天下,所以首先想问问您,同学们考完以后有没有给到您反馈?

郭晓慧:这个是有的,对不少学生来说是最后一天的考试,还是非常激动的。很多学生考完试向我反馈第一个问题是“老师,我觉得考的内容非常宽泛、开放,比如说我一轮复习,二轮复习背了很多东西时间地点事件非常清晰,但是考试的时候没有直接考查,更多是开放式的,比如谈谈你的认识、评析这个问题等”。学生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需要能够用自己零散的知识组建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去回答。举个例子,我们要把一个事件说清楚,这个事件什么时间发生的,有什么故事,如果说的没有逻辑,听众是听不明白的。

所以要把来龙去脉说清楚,首先讲清楚背景,发生时间,发生地点,有什么样的历史;其次再说清楚过程,这里有什么样的人参与,发生什么样的事;最后再说这件事又产生了哪些影响。即便是非常开放的题目,通过背景、过程、影响三个元素,它也能够说得非常清楚,说得非常完整,也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成绩。

主持人:原来只考知识点的时间段已经过去了,现在已经到了像您刚刚说的,我们需要有一个条理,并且把我们所学到的历史知识,用自己的方式在事件上把最精准的内容呈现出来,看来您教的同学们大家对历史还是有热情的。也想借您刚刚说到的这些内容跟广大朋友们分享一下,今年历史的试卷整体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郭晓慧:从同学们的反馈当中,可以发现一些线索,今年考题非常关注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多多多少有这样的疑惑,学历史是为了什么。我觉得学历史的目的之一是要培养自己的家国情怀。我们看到很多战争,有奋战、牺牲等词汇,这些词汇不足以形容他们的付出,当下幸福的现状,是当初的先辈们用他们的努力、汗水甚至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学历史应该对这些历史上的人物,我们的先辈保持尊重,并且要珍惜当下的环境,并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这是非常重要。

主持人:这个在各个科目当中有所呈现,比如高考语文的作业,甚至一些文章都通过这样的方式考查同学们是否在高中学习过程当中已经关注到大的时代背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家国情怀,这样的素养对广大学生来说如果很清晰知道高考究竟考的的是什么,也可以更好地做准备。既然说到素养,也请郭老师展开分享一下,您刚刚说的家国情怀,对于同学们的素养上还有其他维度的要求吗?

郭晓慧:有很多,也是对未来考生们的建议。比如学历史更多看到的是现象表象,每个表象背后它的逻辑和线索,我们要找到这种分析现状的方法,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要有一个时空观念,每个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下发生的,他所处的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这个事情的走向,如果从当下来看可能不理解历史情景里的人为什么这么做或者那么做。但是如果能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会发现大家的环境不一样,大家的立场不一样,做出的选择不一样,所以对于对高一高二来说要要注重史实基本的积累。

其次要注意第二步,就是历史的解释,我们看到这个现象,要分析这个现象背后是什么,比如80年代、90年代有的人下海发家致富了,觉得这个人真聪明,积攒了很多财富,但是考虑当时的时代背景,比如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政策的放宽,所以才给了这些人有下海的可能性,所以要看表象背后是什么,是历史的大背景。

同样的道理放在当下,我们看到国家很多强大,各个方面、各行各业繁荣兴盛,背后是国家的大力支持,正因为有这样的时代背景,所以才有现在的一切,所以我们要通过表象看到历史背后的东西。

主持人:以史为鉴,如果历史学得好的同学,我相信他们的内心是比较宏大的,因为他所关照着时空的观念,包括关照纵向的时长,和只关注现在的时代是不一样的,如果大家能够有这样的观念,确实能够更好地学习历史,也能够更好地生活。您刚刚说的时空观念,另外刚刚郭老师说现在对于史料的关注,史料方面的考察也是比较多的是吧?

郭晓慧:对,我们刚开始学历史的时候,放在十多年前,感觉那时候我们背一背就差不多了,如果光是靠背的话,这个学科的意义不是特别大,现在的方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注重素养,其中关于一些内容的考查会更加侧重于理论,这也是很好的方向,这个学科有了更多的活力。比如说史料,比如我们看到很多东西,比如出土的文物,还有很多文献中国是有非常良好的、悠久历史传承的国家,但是我们查这些文献之后要分析是不是每个人记录的都是绝对正确的。比如冷战时期,这个事情本身已经发生了,它是既定的事实,但是每个人对它的看法不一样,所以留下来的史料,分析后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未来要通过材料理解历史人物的意图和立场。

主持人:既然说到对同学们素养的要求,刚刚郭老师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在不断提醒大家如何养成和如何去做,去博物馆可以关照这样的史料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如果想培养同学们在这方面的素养,日常有什么样的方式,或者在学习当中有什么样的方式能提升呢?

郭晓慧:我经常跟语文老师有一些交流,有一句话是文史不分家,比如有些话读不懂,学生们就放弃了,其实不能怪孩子,因为就是离他生活比较远的情况,所以要考虑这一句话读不懂,是不是其中某个词能读懂,某个词能读懂,是不是某个字能读懂,这个材料才得到最接近于正确解释的内容,这是很重要的方面。另外学校组织一些课外的活动,或者给我们一些书籍,甚至教材出现的史料,都是可以作为认真阅读的文本来提高我们的史料阅读的能力,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主持人:还是在日积月累点滴当中,除了刚刚提到的这些素养之外,郭老师,能不能再给我们说说还有什么其他的素养是学习历史很重要的?

郭晓慧: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史观,研究历史有不同的史观,解读是不一样的。比如鸦片战争,从民族史观、唯物史观的角度,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入侵,比如列强的商品输出,侵犯中国主权的完整。如果换一种角度思考,换一种史观分析,从全球史观角度来说,也是中国融入世界的一种方式,但是这种方式是带有侵略性质的,我们要通过不同的史观得出不同的结论,但是我们要有秉承一种正确的态度,而不是单独记忆仇恨或者怎么样,我们学过去的历史,目的是吸取经验教训,让自己的国家更富强,让我们的民族更加独立,然后才去考虑我们去做的事情,明确自己的目标。

主持人:学习历史确实有一些人有误区,您能否说一说这种误区是什么?

郭晓慧:每年学生的问题或者做的题目,我整理有一个错题本,现在已经8万多字了,让我感觉收获非常多,可能作为老师,更多是我想让你知道什么,我想让你了解什么,这是重要的,你需要去记忆。但是回过头,学生不懂的可能跟你想象的并不是一样的东西,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去组织教学,学生的问题是非常千奇百怪的,比如有学生会觉得老师这个东西非黑即白,不是这个一定是那个,我们真正分析问题并不是要过分的关注对与错,更多考虑的是从不同角度怎么解读这个现象,未来处理一个事情的时候,比如朋友之间闹点矛盾,你是站在这个人的立场,站在那个人的立场,或者站在全班的立场,或者站在全校的立场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养成从不同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会发现你的生活非常有条理性,而且你说话是非常有逻辑的。

主持人:相当于您自己教学的大数据,大数据容纳了奇奇怪怪的问题,也有一些共性的问题,这些共性的问题对未来同学们有更大的帮助,说到这里,最后还是请老师给一些学习历史的建议,大家在学习历史上如何去学习呢?

郭晓慧:同学们在高一的时候更加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高一里该记忆的东西要掌握好,因为这里是未来分析和解释历史现象的基础,所以在高一一定要打好基础。

在高二的时候,我们需要学习一些理论知识,比如如何掌握一些基本的史料分析方法,如何将这些浩瀚的历史、繁杂的事件做一个有效的梳理或者知识树的处理等。比如我们学习内容的时候,要更加明白你学习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是掌握历史思考的思维,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家国情怀,举个例子,有同学反馈今年有涉及到到汉代的大一统的思想背景,谈到北魏的相关历史,对于当下的国家统一大业、民族交融发展也有很多启发。

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学习这些东西背后的理论和逻辑是什么,在高一讲基础,在高二讲逻辑和理论,在高考的时候把逻辑和基础进行梳理。

现象这个东西是层出不穷的,每年的考查题目没有重复过,但是历史的事实变过吗?其实没有变过,所以你只要掌握基本的史实和历史分析的方法,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主持人:非常感谢郭老师给我们分享了,特别提醒大家注重基础,高二注重思维,也希望大家在学习各个当中,及早扎根于头脑之中,这样在学习的时候才能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并且达到更好的效果。

以上是我们对于历史的学科分析,时间非常短暂,所以能说的内容也是密比有限,期待大家关注郭老师的讲解,接下来为同学们带来生物这一课的解析,希望大家时刻关注。

最后请郭老师对已经考完的同学们或者高三同学们有什么样的祝福和寄语吗?

郭晓慧:对于咱们高一高二的同学,在学习历史方面,还是希望大家在掌握史实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也希望咱们毕业的同学,能够砥砺前行,为往圣继绝学,以史为鉴,为万世开太平。

主持人:非常感谢郭老师,果然是学历史的,请各位朋友不要走开,稍候我们继续关注生物科目的解析,稍候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