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可使艾滋病毒载量实现99.99%降幅?从实验室到临床还有很长的路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王艾冰 石梦竹)近期,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团队取得了对抗艾滋病病毒(HIV)的新进展。他们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造了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结构,移除了其致病部分,创造出一种名为“治疗干扰粒子(TIP)”的工程化病毒变体。这种变体非但不会引发疾病,反而能与体内原有的艾滋病病毒竞争,有效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增殖。

2023年7月13日在瑞士日内瓦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总部拍摄的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左)和世界卫生组织标识。新华社记者连漪 摄

8月20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郭威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不同于传统治疗手段直接针对病毒本身进行抑制或攻击,治疗干扰粒子巧妙地利用了病毒复制的自然机制。它的复制速度远超艾滋病病毒,这一特性使得干扰粒子能够在病毒复制周期内占据优势,从而有效抑制艾滋病病毒在受感染生物体内的复制与传播。但同时干扰粒子又不致病。

该研究团队实验结果显示,当TIP被注入猕猴体内后能够迅速增殖,并有效地与猕猴体内的自然艾滋病病毒展开竞争,显著抑制了病毒的复制。而在参与实验的6只猕猴中,有5只的HIV病毒载量实现了至少99.99%的降幅,且这一效果稳定维持了超过30周的时间。

然而,将TIP注射到人体内的风险需要仔细研究。郭威表示,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还有很长的路。人体实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等问题,还需要大量的研究论证。

“目前,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是控制艾滋病流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医师李在村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艾滋病毒的方法就是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也就是俗称的鸡尾酒治疗。

“目前治疗艾滋病,有口服药物的方案、肌肉注射的方案、皮下注射加上口服药物的方案,每天口服药物的方案仍然是主流。”李在村介绍,目前国内口服药物治疗的方案已和国际接轨,主流的的口服药物在国内都能买得到,还纳入了医保报销,每天吃一片就可以。肌肉注射长效针剂每两个月一次,不需要口服药。每半年皮下注射一次的药物需要联合口服药物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