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赖关键 和台独画清界线
(图/本报系资料照)
竞选中华民国第16任总统的参选人,以「当选后不会更改国名」做为选举承诺,不知道进行访谈的外国记者及看到报导的外国朋友,对此种思维逻辑会作何感想?更奇怪的是,外媒为何不会想要问其他两党的总统参选人这个问题?
「不改国号」的口头承诺,可以在国际社会换来更多的「信赖」?还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反倒是找了根火把,引发更多人想要来看那照得更亮的真面貌?
1994年李登辉总统过境美国只能在夏威夷的希肯空军基地停留加油,且因休息室安排不符仪节而拒绝下机,引发美国国会山庄哗然。自此之后,我们的总统、副总统借由往访邦交国而过境美国,美行政部门遂有「安全、舒适、便利与尊严」四大原则。
站在主权立场,中华民国总统、副总统过境美国,无论党派政见或个人喜恶,均应希望美国政府能无惧北京压力与抗议,给予最佳礼遇规格与活动安排,以展现对无邦交的忠实伙伴之尊重。
赖清德副总统此次过境美国,礼遇规格、活动场所及停留时间,均较以往受到更严格的限制,本来就委屈了;又可能因为同时具有总统参选人的身分,而无法藉过境扩大国内文宣效果,自然是更委屈了。如今又在出访期间,冒出来一个国际知名杂志封面人物专访,标题还摆上「问号」,质疑他能否维持台海和平,不知道赖副总统内心滋味如何?
我们相信《彭博新闻社》此篇专访的初衷,既不是刻意帮助民进党澄清广为流传的「疑赖论」,也并非想要加深国际社会对赖副总统的质疑;而是在于关切我国总统选举结果,可能对未来4年的台海及区域安全形成重大变数,本于媒体职责而提出许多直白尖锐的问题。
基于《中华民国宪法》,所以「不会更改国名」的说法,我们应该可以相信。因为国际社会的现实制约,对岸的底线思维与动武可能,我国维持现状的绝对民意,及修宪的超高门槛,反正想做也做不到。
此一事实,激进台独支持者应该早已了然于胸,之前陈水扁总统执政时也说过。为何到了赖副总统想要竞逐大位时,还是外国政府、专家学者及媒体一再询问的话题呢?如果本身坚定反台独,那会是外人刻意扣帽子、贴标签吗?
中华民国建国112年,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早38年,在两岸特殊历史条件下,坚定捍卫我们的宪法,就是捍卫我们的主权;在当前两岸高度紧张情势中,坚定与台独思想画清界线,就是将「战争风险现状」调校回「和平稳定现状」的关键立场,也唯有如此,才能稳住国际社会信赖台湾的基础。(作者为淡江大学战略所副教授、中华战略暨兵棋研究协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