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十年蝶变,让大运河焕发蓬勃生机
沧州扎实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
十年蝶变,焕发蓬勃生机
7月16日,记者来到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连镇镇,站在运河西岸眺望,对岸一座5米高的大坝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世界文化遗产点连镇谢家坝,施工人员正对其破损处进行修复。“近年来,东光县开展了谢家坝本体保护修缮、周边环境提升等工作,并挖掘申报非遗项目,留住大运河历史文脉。”连镇镇副镇长于澄说。
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河北段大运河的谢家坝、华家口夯土险工和沧州—衡水—德州段“两点一段”被列入其中。十年来,沧州市坚持做好保护、传承、利用文章,以规划为引领,加快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让古老运河焕发新的生机。
为更好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沧州优化提升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和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6个专项规划,编制沧州市大运河整体景观和城市建筑风貌规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沧州段)建设保护规划,形成沧州大运河系统完整的“1+6+1+1”规划体系,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提供系统指引和支撑。
多措并举,造就“生态之河”。十年来,沧州市持续推进运河沿线生态综合治理,在大运河沿线进行全域河道清淤和岸坡护理,开展沿线补植增绿,动态清零运河沿岸“散乱污”企业,对大运河沿线村庄全部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管控,加强生态环境修复,为大运河文化传承利用奠定了生态基础。
“古建筑、文物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修复、保护是激活大运河文化遗产的重要一环。”沧州市大运河文化发展带建设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完成孙福有故居、澜阳书院保护修缮和环境整治工程,正在积极推进南川楼沉船出土文物保护和有关文献的挖掘整理、吴桥县安陵城址考古勘探、谢家坝本体保护修缮工程等。”
在位于大运河畔的沧州园博园内,错落有致的展园风采各异。行走其间,移步换景,宛若走进一幅美丽的画卷。“大运河南运河段南北纵穿沧州园博园,运河的自然生态风光与园博园院落式建筑、园林花卉景观有机结合。园博园已成为沧州大运河文化带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沧州市大运河文化发展带建设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除了园博园,沧州还在运河沿线建成12座旅游码头,实现了大运河中心城区段旅游通航,开通了“水上公交”,建成百狮园、运河公园等,并引入杂技、武术等民间非遗文化,再现大运河千年风韵。“大运河的变化太大了,不仅环境更好了,还可以乘船游览,感觉非常惬意。”市民张婧怡说。
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是沧州大运河畔的另一道风景。在这里,大运河流域沿线8省(市)的航运风貌、代表性建筑和非遗项目一一呈现。其中,以“一船明月过沧州”为主题的沧州非遗保护成果展,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参观。
今年,沧州市制定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活化提升工作方案,全面征集大运河非遗文创,建立数据库,形成179个非遗项目、390件非遗产品(文创产品)清单,新增非遗项目24个、展示视频6个、非遗文创售卖点3个,组织12名非遗传承人定期现场展示非遗技艺。
统筹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旅游带建设。沧州市以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建设为抓手,利用好大运河非遗等资源,升级休闲、购物、沉浸式体验等多种业态,有机串联起旅游景点、文化亮点和商业热点,打造了以大运河为主轴的精彩旅游廊道。(河北日报记者 王雅楠)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