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春刀》美术加分 中国武侠走向现实

本站娱乐1月24日报道 武侠片是中国电影独有的片种,其优点是瑰丽浪漫,但缺点就是少接地气,特别是在现代观众的审美下,这种独立存在的审美系统越来越不能得到认同。无论文学还是电影,浪漫派武侠都已走到尽头,必须向写实主义转变。《绣春刀》虽然还远未尽善尽美,但已清晰地指明了中国武侠电影的发展方向。

《绣春刀》中的人物,不再是纤尘不染的大侠。锦衣卫并不是第一次在中国电影中出现,但《绣春刀》首次将其还原成国家机器系统中的一个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公务员。除了身有武功,其它与普通人并无二致。片中人物所经历的一切,官场的倾轧,小人的欺辱,被卷入政治斗争的卑微,虽然400年过去,却是与今人的感受并无二致。

除了人物的实,还有所有配套系统的扎实,历史的实,美术设计的实,武器系统的实,这一点,现场美术吴承峰最有话语权。片中出现的武器,靳一川的双刀,沈炼的绣春刀,卢剑星的斩马刀,丁修的特大号苗刀,都有在合理基础上的精彩设计。还有手弩、诸葛弩、藤牌,火绳枪,八旗军的快马弯刀等,武器复杂而精彩纷呈,并且非常合理。

鲁迅说,读史至此,只觉中国人生存的并非人间。吴承峰认为,《绣春刀》以反贪故事为基础,对政治着墨不多,但却让人思考。电影结尾虽然战胜敌人,但给人的感受却是忧伤,就像沈炼对赵靖忠说的话:如今国家内忧外患,风雨飘摇,都是因为有你这样的人——不是有,而是太多了。

《绣春刀》最为难得的是,在不缺少情怀的同时,完全符合商业类型片的标准。中国有很多商业成功的电影,但却极少有成功的商业电影。衷心祝愿这样一部充满才华和诚意的电影大卖,因为它会告诉观众也告诉中国电影,什么样的电影是值得看的,和值得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