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珍秘境 林园湿地公园劫后重生

林园湿地公园蕴育红树林、水母、候鸟、鱼类等丰富生态资源,也是当地居民的休闲秘境。(袁庭尧摄)

高雄市工务局在林园湿地两端增设2条「循环流动水系统」,将周边养殖业排放水倒入湿地,透过调整注水频率来净化生态池水质、稳定水温,优化水母的生存条件。(袁庭尧摄)

林园湿地公园以倒立水母闻名,今年因气候异常出现较晚,11月中旬后终于陆续现身。(袁庭尧摄)

高雄市林园区长简水彬。(林园区公所提供/洪靖宜高雄传真)

新故乡动员令─高雄市林园区

林园湿地公园孕育丰富的生态资源,近距离就能观赏。(袁庭尧摄)

一路走向高雄最南端林园,印入眼帘的是一根根耸立的铁灰色烟囱,转个弯来到后厝路与半廓路口,景色却颠覆你我想像,这处占地约6.2公顷的林园湿地公园,是当地居民的休闲秘境。7年前,有不肖业者随意排放「氯化铁」,造成湿地水母、海葵及藻类全面灭亡,林园海域也惨遭毒害,让当地人愤慨不已,公私协力下,让湿地公园逐渐恢复应有的样子,守护珍贵的生态美景。

小而美的湿地与大海相连,50年以上的海茄苳、水笔仔在水边迎宾,豆仔鱼跃离水面与访客打招呼,伫立在水边树枝上的翠鸟叫声令人疗愈,而倒立水母则是如盛开的花,摇曳在水中,很难想像约莫7年前,这里曾历经生态大浩劫。

红色杀戮 鱼虾蟹藻全灭

2016年2月,林园当地1名郭姓养殖业者想要消毒鱼塭,委托友人向桃园1家废溶液处理公司购买工业用剧毒消毒液,1辆满载25吨「氯化铁」的槽车连夜南下运送至林园,郭男趁凌晨清洗后,全数放流进入湿地公园渠道。

清晨时分,当地居民前往公园运动,惊见湿地公园和沿海呈现一片鲜红,水面、沙滩上处处可见大量鱼虾尸体。林园红树林学会解说员方家政回忆,当时他接获通知赶抵现场,眼中惨况至今难忘,湿地原有的鱼、虾、蟹、水母、海葵、藻类生态,一夕之间全都毁灭殆尽。

生态受创 业者轻罚了事

该次危机一度危及当地龙虎斑养殖业,业者吓得赶紧关闭海水循环系统数天,市府也紧急防堵该区域的水流,避免灾情扩大,业者的不法行为后来仅被处以50万至150万元不等罚锾,但整个林园湿地受创的生态历经1年多整治冲刷后,才逐渐复育。为了守护死而复生的湿地,林园红树林学会也把原本每周1次的志工巡查次数扩大至每日早晚2次,就是为了避免憾事再发生。

这里的大明星非倒立水母莫属,而水温和水质则是水母能否「爆发」的关键因素。早年林园区养殖业发达,依赖抽引海水,水源回收再利用后就会排进湿地公园中,为此,高雄市工务局在湿地两端增设2条「循环流动水系统」,将周边养殖业排放水倒入湿地,透过调整注水频率来净化生态池水质、稳定水温,优化水母的生存条件。

公私协力 延续水母风采

相较去年8月,今年直到11月才有水母宝宝现身,林园爱乡协会理事长陈俊强观察,可能与今年超级蓝月,海水倒灌堵住湿地公园排水口,怪手开挖后,水随即宣泄光,导致湿地公园有将近两周没有补水,加上疏伐工程导致水质受到影响,整个生态系统需要慢慢恢复,预计明年3月期间,又能看到水母大爆发。

地方社团林园红树林学会、林园爱乡协会等关心地方团体,细心观察呵护,公私协力下,成功延续水母风采,若能将岸边养殖户自行设置的交缠老旧管线重新整理规画,将海岸休息步道延长,串联市境之南的汕尾渔港及中芸渔港,游客能到此骑车搧海风、渔港品海鲜,聆听生态导览,对林园发展也有所帮助。

新故乡动员令─高雄市林园区

● 人口数:68254人

(2023年11月止)

● 土地面积:32.29平方公里

● 古地名:林仔边

● 林园区长简水彬的一句话:

位于高雄最南端的林园区,依山傍水,与海为邻,拥有独特自然景色及历史文化,尤其林园海洋湿地公园是一座以湿地及倒立水母为主题的公园,自然生态、海洋资源相当丰富,在湿地教育的推广上也扮演极重要的分量。

● 知名人物:

黄俊郎(作词人)、刘荣华(味全龙一军内野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