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测国文写作考「标签」 描绘个人经验均能拿分

113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于21日进行第2天考试,下午最后1科考科为国写。(陈君玮摄)

113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于21日进行第2天考试,下午最后1科考科为国写,两大题主题分别是「标签」与「缝隙的联想」,高中老师认为,今年命题取材平实适切,主轴、形式配分大致与师生预期相符,考生只要能具体描述个人经验,大多能有不错的表现。

复兴高中国文老师郑慧敏表示,第1大题讨论「标签」现象的影响,以两个子题评量考生解读资讯与表达看法的能力,考生于写作时,可先根据题目要求,分别从甲、乙2文各自撷取「标签」概念可能产生的正负作用,经过诠释、归纳,整理成流畅的文字,再以此基础连结个人体验,反省是否曾因正向标签而对他人产生期待?或因刻板印象像商品一样被简单粗暴地分类?考生要从日常生活中举例,阐述对「标签现象」的见解。

郑慧敏说,第2大题取材自《树木教我的人生课》,以「缝隙的联想」为题,评量考生叙事与抒情的能力,考生可针对题目取材构思,书写一己的感怀或体悟。

郑慧敏题到,无论知性题或情意题,都维持阅读与写作结合的传统,所引篇章既是试题材料,更是提供触发灵感的重要线索。

建国高中国文老师卢宜安分析,第1大题「标签」在论述上,考生可借用引文建构思考鹰架,从中搜寻线索,进行发想,再结合自身经验、善用生活见闻,提出个人观点,拓展发挥。

中山女高国文老师黄月银指出,第2题「缝隙的联想」内容森林、树木缝隙有关的材料,测验考生能否正确理解文本、诠释作品深意,从中引导考生抒发关于孕育希望的可能,呈现藉事抒情,寓物于理的联想能力。

黄月银认为,在这题考生必须仔细依据题目要求针对内容、结构、文辞和错别字谨慎经营,取材范围囿限于从缝隙出发展开的诸多联想,必须用心审题以免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