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讲故事】:在1984年的奥运会上,他实现了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原标题:【学党史,讲故事】:在1984年的奥运会上,他实现了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许海峰:零的突破 为国争光

领奖台上的许海峰。新华社发

许海峰荣获“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等称号。

举枪,瞄准,击发……

时间定格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中国选手许海峰打出最后一枪,以566环的总成绩在男子手枪慢射比赛中夺得冠军,实现了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许海峰的名字也从此被写入史册。

许海峰,1957年出生于福建漳州市,1972年随家人回到安徽原籍,落户在和县新桥镇。1982年进入安徽省射击队,1983年进入国家队参加奥运集训。1984年7月29日,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夺得冠军。颁奖仪式上,《义勇军进行曲》第一次奏响在奥运赛场,闻讯赶到射击场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将金牌佩戴在许海峰的胸前,他激动地说:“这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我为能亲自把这枚金牌授给中国运动员而感到荣幸。”

在洛杉矶奥运会结束两个月后,许海峰做出了一个决定:将那枚珍贵的金牌捐赠给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许海峰说:“我的成功源于国家的实力。放在家里只有我一个人能看见,而在博物馆中可以让更多的人看见,比放在家里有意义多了。”

1984年奥运会夺冠之后,许海峰又参加了两届奥运会: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许海峰拿了一块铜牌;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许海峰拿了一个第四、一个第七。随后,许海峰在参加1994年亚运会时,因视力出现问题,成绩开始下滑。1995年,许海峰退役后开始执掌中国射击队女子手枪项目的教鞭。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许海峰带的队员李对红获得女子手枪金牌;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许海峰带的另一名队员陶璐娜获得女子气手枪金牌。

“我带过40个运动员,有很多都拿过世界冠军。”许海峰说:“做运动员只需要把握好自己,但是做教练不一样。教练需要领着一群年龄不一、性格不一、心理素质不一的人,朝一个目标去努力,在同等时间内取得好成绩。这很有成就感。”

2017年,许海峰退休。退休后的许海峰依然忙碌,他积极弘扬体育精神,传递奋勇拼搏的正能量。

2018年,许海峰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路遥:潜心创作 抒写时代

路遥(右)在陕北农村走访。新华社记者 姚宗仪摄

路遥荣获“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称号。

“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位于陕西省清涧县石咀驿镇王家堡村的路遥纪念馆,展出和收藏了路遥生前的生活用品、手稿、信函、照片、音视频等珍贵实物资料600余件,真实再现了路遥的一生。

路遥,原名王卫国,1949年12月出生于陕西省清涧县王家堡村的一户贫苦农民家中。7岁时因家庭困难,他被过继给大伯,从此跟随大伯居住在延安市延川县郭家沟村。他曾说:“我这辈子是离不开这个地方了,每看到干涸的土地上冒出一个草芽,开出一朵鲜花,我都能激动得泪流满面。”

路遥于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大学期间开始文艺创作。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刊物《陕西文艺》任编辑。1982年,他的中篇小说《人生》发表,激发年轻人在“祖国命运和人类前途”的高度上思考人生选择。

为创作一部规模更大的书,即《平凡的世界》,路遥开始了艰苦且漫长的写作准备。他集中阅读了近百部国内外的重要长篇小说,广泛涉猎政治、哲学、经济、历史、农业、商业、工业、科技等领域知识。为了解作品所涉及的1975年至1985年这10年间的各类重要事件,他还集中阅读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陕西日报》《参考消息》等报刊的全部合订本。1985年秋天,路遥来到铜川的陈家山煤矿,和矿工们一起劳动,与矿工交朋友,为创作寻找素材,最终写成《平凡的世界》。

1991年,《平凡的世界》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路遥在获奖致辞中说:“只要广大的读者不抛弃你,艺术创造之火就不会在心中熄灭。人民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我们栖息于它的枝头就会情不自禁地为此而歌唱。”

由于长期艰辛的伏案创作,路遥积劳成疾,于1992年11月17日因病去世,年仅42岁。2018年,路遥荣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路遥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来源:综合《人民日报》(2021年06月07日 第06版)

记者:王崟欣、张丹华

原标题:《【学党史,讲故事】:在1984年的奥运会上,他实现了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