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伦针对年轻人…大老逍遥 叶匡时:用大数据分析都是谁

科技部接受学者匡正学术伦理风气」连署书。(图/科技部提供)

生活中心综合报导

台大论文造假案过后,学术伦理成为学界瞩目的焦点,科技部也从12月开始针对第一次申请计划的学者,提出要上过学术伦理课的要求;但前交通部长叶匡时表示,有学术伦理争议的都是「大老」,为何反过来针对资浅学者,何不用官员最夯的「大数据」,精准投放学伦训练的要求?

除了科技部的学伦要求,各大学研究所也针对硕、博士新生要求学伦课程时数、通过测验,才有学位考的资格,叶匡时在脸书上痛批,过去几年发生学术伦理争议的当事人似乎以「望重士林」的学术大老为多,为何只要求初次申请的学者要学,不要求这些大老?

▲学术伦理课程。(图/翻摄台湾学术伦理教育资源中心)

叶匡时说,伦理是专业养成的一部分,如果连申请计划的学者都要上学伦课,教育部或科技部是不是应该怀疑一下,学者的养成教育是不是出了什么根本问题?如果没有根本问题,那是不是取得博士学位后,学术生涯的升等、奖励、资源取得、评鉴方式出了问题?这才是更需要检讨的方向

「今之官员开口闭口大数据,何不用大数据分析一下那一类学者最可能有违学术伦理,针对这类学者精准投放学术伦理训练?」叶匡时说,专业之所以变成专业,是相当完备的知识跟规则训练而成,如果丧失了自律能力,而要靠官方组织的政治力量来「他律」,就失去了专业精神,无能自律致使专业沦丧,政治力企图提振专业反而摧毁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