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迈上新台阶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的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各项制度,符合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升的基本规律,其推进与实施必将使我国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迈上新台阶。
事关我国经济稳定繁荣发展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面临重塑,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在此背景下,产业链供应链作为现代经济发展和运行的重要基础,其韧性和安全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体经济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一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决策。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既要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推动国内大循环顺畅运行,还要提升参与国际循环的质量水平,提升我国在国际循环中的话语权、影响力和控制力。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需要通过制度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升对关键技术和节点的掌控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也是我国有效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的基础。只有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上有国际竞争力,才能吸引外资企业投资中国,才能不断增强我国企业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的竞争力,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拓展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的空间。
二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具有安全可靠性,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我国现在基本形成了规模大、体系全、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但“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的问题依然存在,部分产业链对外依存度过高、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仍没有完全解决。这就要求我们洞察国际国内产业发展大势,顺应产业运行底层逻辑变化,通过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和产业安全,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稳定、可持续的产业根基。
三是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公共产品属性的迫切需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日益深化,全球产业分工日益复杂,产业链供应链超越国家边界,各国之间经济关系相互嵌套加深、相互影响加大。但近年来,美国政府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全面推进所谓的“增强供应链韧性”战略,肆意扰乱全球经济秩序,不仅在短期内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造成巨大冲击,长期来看,也会加剧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公地悲剧”。中国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必将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不仅是保障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需要,还是共同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所必需。这有利于中国与世界各国一道,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共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从而促进全球经济循环畅通、世界经济繁荣增长,为增进人类福祉作贡献。
以四大能力建设为着力点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就是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创新能力、控制能力、抵抗能力和恢复能力。《决定》提出的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全面覆盖这四方面的能力建设,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符合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升规律。
首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创新能力与控制能力需要健全强化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发展,离开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也就会因失去物质和技术基础而难以为继。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必须首先健全强化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提高重点产业链的创新能力和控制能力。由于不同的产业链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同,面临的短板、弱项以及挑战程度也不同,因此需要突出重点。《决定》提出,要健全强化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这些产业对我国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竞争优势、抢占制高点意义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无论如何都买不来的,必须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同时要根据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相互影响的特点,加大全链条技术攻关,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广。
其次,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抵抗外部冲击的能力,需要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完善战略性矿产资源探产供储销统筹和衔接体系。在国际竞争格局中,我国当前面临产业链供应链向外迁移的压力。一些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因产业外迁产生的产业空心化问题。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根植性。为此,我国应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推动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使各地根据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因地制宜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布局。重点要解决好转出地和承接地的利益关系问题,建立转出地和承接地利益分享机制。同时,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局部地区冲突频现,我们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关键产业备份,从而在产业链供应链某个关键环节出现问题或受到外部冲击时,能够迅速找到替代方案,确保其在极端情形下的正常运转。因此要加快关键设备、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等备份基地建设,积极构建必要的产业备份系统,做到重要产品和供应渠道至少有一个替代来源。此外,我国部分关键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较大。为提升我国关键矿产资源的保障水平,必须加大勘查力度,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通过完善战略性矿产资源探产供储销统筹和衔接体系,提升各方勘查投入的积极性,推动勘查成果转化和采矿权定价的合理化,提升矿产资源产业全链条的协调性和整体效能。
最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恢复能力,需要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加快完善国家储备体系。一方面,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进行评估,有利于提高应对风险冲击的时效性、科学性。因此要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产业链供应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科学评估重大自然灾害、地缘政治冲突、全球金融危机等各类“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可能引发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对重点区域、行业、企业风险提前预判,提早做出预案部署。另一方面,国家储备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物质基础,具备战略保障、宏观调控和应对急需的重要功能,有助于填补产业链供应链的“意外缺口”,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快速恢复。因此要加快推进国家储备体系建设,统筹解决好“储什么、谁来储、怎么储”的问题,持续优化储备品种结构布局,加快形成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实物储备和产能储备、政府储备和企业储备相结合的储备机制。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新媒体编辑:崔岑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点个“在看”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