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三中全會有跡象顯示 習近平為其第四任期鋪路

学者认为,从中共上周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蛛丝马迹,可以看出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正在为他的第四个任期铺路。(新华社)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18日落幕,公报表示,要在2029年中共建政80周年时完成三中《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学者认为,这隐含到时候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可能还在位,而三中全会的蛛丝马迹也透露出习近平正为他的第四个任期铺路。

据德国之声报导,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特聘教授王信贤表示,北京在政策面基本上保持自中共二十大以来的方向,还是由习近平「紧抓政策的主导权」;但在政治意涵上,这届会议有几个值得注意的特殊之处,传递出中国领导人对于自身及治国之道的定位,「不能太从经济跟社会的角度看(三中全会),而是要去看『习的定位』」。

公报指出,北京要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准和长期执政能力,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目标是在202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80周年时,完成三中《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王信贤表示,中共试图画出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图;根据习近平以往的论述,通常会以2035年为一个节点,希望届时在科技、经济、国力等面向,能达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不过,这次习近平将2029年纳入改革的时间轴,期盼在建政80周年时能完成有关任务。王信贤分析:「中间隐含的一个事情就是说,到时候习可能还在位。他在铺这个梗,其实他还有第四任期。」习近平在2022年开启中国领导人史无前例的第三任期,并将于2027年时届满。

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研究员宋文笛则指出:「这说明了(中国的)目标是在未来5年内保持持续稳定的长期领导。而当前的最高领导层,尤其是核心领导人,几乎必然要在未来5年内继续保持现状,这将使习近平的第四个任期成为可能。」

宋文笛说:「以这个面向来看,三中全会并不是要推出重大的新改革方案,而是要更深入阐述这一点:新时代改革的定义及特色是以核心领导为中心。」

宋文笛分析,这一届三中全会的关键字就是「稳」。 「当他谈深化改革的关键字都是『坚持』的时候,坚持就意味着持续走在既有的道路上。」

王信贤表示,相较今年的中国两会,三中全会对安全的重视仍然高于经济。同时,习近平试图「合理化」中国近几年来的经济下行,强调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好改的都改了」,他执政之后则必须「啃硬骨头、涉险滩」,推进更艰难的改革任务。

宋文笛认为,三中全会在国安与经济方面传递出「混合信息」,一方面显示对经济发展的重视,另一方面却又强调政治领导层的稳定度高于一切。「这可能意味着(中国将)进一步收紧政治控制。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导致在对外经济开放方面出现各种限制。」

他解释,与外界的接触可能使「挑战性的思想」得以进入,因而威胁到领导阶层的政治安全、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