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月活动预告丨“双碳”战略下的新能源膜技术研讨会

在北京市科协指导和支持下,由北京膜学会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2024年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活动——“双碳”战略下的新能源膜技术研讨会,拟于10月20日9:00在清华大学工物馆324A会议室举行。同时,活动将通过蔻享学术平台进行现场直播。本次活动将邀请在“新能源膜技术”等相关技术领域取得领先成果与具有产业贡献的科学家、杰出企业家代表,围绕“关键材料-核心装置-能源系统”这一核心框架,以报告或对话的方式,展示最新的创新研究成果和产业技术进展,旨在构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坚实桥梁。

一、会议时间及地点

日期:10月20日上午9:00-12:00

地点:清华大学工物馆324A会议室

二、直播平台链接二维码

蔻享学术直播链接二维码

三、会议议程

四、报告摘要及专家介绍

●选择性电渗析镁锂分离及单价阳离子交换膜制备

报告摘要:

“双碳”背景下全球市场对锂及其化合物的需求快步增长。面向海水、盐湖卤水、地热水,以及油气田生产水等废水中溶存锂的获取,已成为近些年来研究的热点。针对溶存锂的提取/回收,基于吸附与离子交换过程,开展选择性电渗析(S-ED)镁锂分离过程优化及核心材料单价阳离子交换膜制备研究,以获得国产化S-ED锂分离提取与浓缩技术。

专家简介:

纪志永,1979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河北工业大学海水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化工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海洋学会海水资源利用专委会、中国化工学会工业水处理专委会、中国膜工业协会电驱动膜专委会委员及北京膜学会常务理事等;Desalination and Water Treatment、《材料导报》、《工业水处理》编委,《盐湖研究》青年编委等。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20多项,获省部级一等奖和二等奖各2项。

●埃尺度限域离子分离膜

报告摘要:

离子高效精准分离在盐湖提锂、海水精制、高盐废水资源化等领域具有国家重大需求,是化工分离领域亟待解决的挑战性难题。针对埃尺度限域通道精密构筑及离子传递与筛分强化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多孔框架离子分离膜系统性研究。构筑埃尺度多孔框架限域离子通道,强化尺寸和作用力筛分,促进离子快速、选择性传递;阐明埃尺度限域下水合离子脱水规律、离子相互作用方式,揭示离子传递与筛分机理;拓展埃尺度限域离子膜构筑方法,实现多孔框架离子膜的中试放大制备,应用于工业过程中目标离子的高效分离。

专家简介:

李兴亚,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研究员,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埃尺度离子分离膜精密构筑及离子传质调控与强化研究。近5年,发表论文40余篇,包括Sci Adv、J Am Chem Soc、Adv Mater、Nat Commun、AIChE、Chem Soc Rev等;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参与编写中、英文专著2部。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基金委优青/面上、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等项目。担任《ICM工业化学与材料》、Nano-Micro Letters等期刊青年编委。

●界面聚合超薄膜应用于非极性有机纳滤

报告摘要:

有机溶剂纳滤(OSN)作为一种先进的膜分离技术,具有低能耗、高效等特点,在制药、生物和石化等领域展现了广泛的应用前景。界面聚合法制备的超薄膜具有良好的溶剂耐受性和快速的溶剂传输能力,可实现有机体系小分子的精准筛分。然而,目前OSN膜主要应用于极性有机溶剂体系,对于非极性溶剂体系仍存在巨大的挑战。报告人从分子单体设计和膜修饰等角度出发,基于界面聚合法构建了兼具高非极性溶剂通量和高分离选择性的超薄膜,实现了突破性的原油膜分离过程。

专家简介:

李思瑶,教授,博士生导师,2023年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海外)获得者。主要从事超薄膜的制备及其在有机纳滤、原油分离等方面应用的研究。近五年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Science、Adv. Funct. Mater.、J. Membr. Sci.、Ind. Eng. Chem. Res. 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并合作发表1篇Nature论文,授权国际发明专利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面上项目和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

●燕山石化氢能(膜)产业布局及发展现状

报告摘要:

打造高性能膜产业基地及氢能产业示范基地是燕山石化立足首都北京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氢能膜是燕山石化未来产业化开发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报告将在介绍燕山石化近年来氢能产业开发及示范应用方面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对目前正在研发及重点关注的氢能膜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汇报。

专家简介:

刘斌,1980年生,博士,高级工程师,燕山石化首席专家,入选中国石化“双百计划”人才。长期从事氢能与燃料电池、高性能分离膜等领域研究开发与工业转化。作为负责人或骨干人员完成省部级及以上课题10余项,在国际主流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授权专利20余项,多项研究成果已实现工业化应用。目前主要负责高性能膜产业化技术开发等相关工作。

●非氟离子膜的制备及其应用

报告摘要:

离子交换膜在清洁能源生产和利用领域有重要应用,是推动能源结构变革的重要材料之一。与全氟磺酸膜相比,非氟离子膜在保持高电导率、高强度等特点的同时,兼具结构可调控、制备工艺简单及成本低廉等优势,代表离子交换膜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报告以非氟离子膜结构设计和调控及其在能源领域的应用研究为主题,重点介绍我们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专家简介:

宋芃,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6年在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7年加入北京工业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电极-膜界面的构筑、膜离子传输通道和电极界面的协同调控及其在能源化工领域的应用。现任中国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学会青委会委员、Materials Today Communications期刊编委。在电化学和能源膜材料领域主流期刊上发表SCI和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

●锌基液流电池用膜材料

报告摘要:

锌基液流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成本低等优势,在分布式储能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但锌枝晶、工作电流密度低等问题制约了其应用。通过膜材料结构设计调控膜与电极界面热、质传递过程,实现了锌的均匀沉积;通过构建高效离子传输通道,提高了膜的电导率;开发出高性能膜材料,突破了其放大工艺,完成了膜在电池中的应用验证。

专家简介:

袁治章,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储能技术研究部锌基液流电池技术研究组(DNL 1705)组长,主要从事锌基液流电池关键材料的研究开发及规模放大工艺研究、锌基液流电池规模放大理论及工程技术研究。

●电驱动膜技术在战新产业中的应用实践

报告摘要: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电驱动膜技术在新能源、废水资源化等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本报告聚焦碱性阴离子膜电解水制氢和电化学法海水提锂两类电驱动膜技术,重点报告本团队近年来基于自主开发的阴离子交换膜、锂离子选择性分离膜等关键材料,将电驱动膜技术应用于氢能、储能等领域的实践进展。通过电化学工程技术创新,实现产业绿色发展和资源高效利用,满足国家战新产业的重大需求。

专家简介:

王晓龙,研究员,英国诺丁汉大学化学工程博士,曾获EPSRC全额博士奖学金,现任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科研开发部兼新能源材料部主任。曾主持完成国家科技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山西省科技厅,华能集团等项目9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1项、华能集团科技奖3项;发表论文34篇,其中SCI期刊论文15篇;获授权专利64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内发明专利33项。2015年被评为北京市“高创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来源:北京膜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