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国资大力“拓新”,推动省属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原标题:广东国资大力“拓新”,推动省属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近日,广东省国资委出台《省国资委拓新工程行动方案》(简称《拓新方案》),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推动省属企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有序布局发展未来产业,实现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省属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按照《拓新方案》,坚持“自己干、合作干、参与干”三向发力,构建适合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机制,尽早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技术成果,推动构建全省国资国企科技创新“一盘棋”。到2027年,省属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度投资规模突破900亿元。

梯次培育拓新企业和拓新项目

为构建高效有序的拓新工程培育工作体系,《拓新方案》提出对省属企业现有项目或企业进行综合评估,分类梳理形成A、B、C三类拓新项目、拓新企业,并对拓新企业、项目实行“一企一策”“一项目一方案”。省国资委和省属企业对拓新项目或企业实行差异化扶持政策,建立梯次培育体系,逐步牵引各地市国有企业建立分层递进培育体系,形成全省国资科技创新“一盘棋”。

省国资委将最大限度为拓新企业和项目提供精准到位的政策支持,充分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还将适时研究组建专项基金配套支持科创工作需要,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落地。

构建全省国资国企科技创新体系

当前,科技创新要求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结合日益紧密,近年来,广东瞄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目标,正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

一方面,建立广东省国有企业创新联盟,支持省属企业与央地国有企业、省属企业间、内部企业间开展科技产业跨界合作与协同创新,建立共建共享的融合创新机制,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科研合作范式和资源配置模式。

特别是鼓励、支持拓新企业示范推进数字化转型,围绕应用场景明确转型指标,推动企业实现运营能力提升、业务流程优化、风控能力加强、商业模式创新。

另一方面,推动省属企业统筹利用好国内外创新资源要素,与行业学会、行业协会、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及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开展高质量融通创新,搭建各类产业技术联盟、校企联盟、院企联盟,并打造省属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创新联盟,支持国有创投基金加大对行业科技领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力度,鼓励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充分发挥长期耐心资本作用,形成科创工作协同联动格局。

在此过程中,省属企业积极利用独特场景资源与优势,全方位、多层次开放资源、场景应用和创新需求,导入各类要素,实施场景驱动创新。

鼓励探索建立长周期激励机制

科技创新具有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按照世界科技史的一般规律,越是原创技术的研发周期越长,投入越高。

尊重客观规律,充分考虑企业承担新兴产业任务或拓新项目对集团当期经营业绩产生的重大影响。《拓新方案》鼓励省属企业集团结合实际对拓新项目或企业探索建立长周期考核,明确差异化考核目标,给予初创型企业或拓新项目3—5年培育期,合理设定战略亏损期,不纳入“两非”“两资”及亏损治理范围。

同时,激励机制上,在赋予拓新项目团队更大自主权,支持拓新项目或企业统筹用好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员工持股,实施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激励制度,加大对青年科技人员的激励等方面,《拓新方案》均提出了政策支持和激励,为拓新行动的实施保驾护航。

按照《拓新方案》目标设定,到2027年,省属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度投资规模突破900亿元,力争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营收占比达到20%,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4.3%,建设一批高能级研发平台;打造一批优秀创新企业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研发团队;培育一批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科技领军企业;锻造一批行业细分领域独占鳌头的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南方日报记者 袁佩如